从"文"到"物",发掘生命与美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刘璎莹
[导读] 沈从文的早期文学作品趋于浪漫主义,充满了民族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用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都市文明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湘西地区转型发展作品中彰显对人性的思考。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  刘璎莹      710128

摘要:沈从文的早期文学作品趋于浪漫主义,充满了民族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用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都市文明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湘西地区转型发展作品中彰显对人性的思考。在1949年以后,回到国家历史博物馆担任历史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文物研究,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历史文物研究工作中同样取得辉煌的成就。本文主要通过从“文”到“物”的介绍,探究沈从文在文学与文物研究中的生命书写,发掘生命与美。
关键字:沈从文;文学研究;文物研究;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是我国著名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历史文物研究者,考古学家。在14岁时投身参军,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之后分别在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和西南联大任教,在建国之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沈从文一生坎坷,同时也将一生奉献给了文学和文物研究工作,1949年几乎是沈从文先生的命运和事业的分水岭,虽然人的一生不能用明显的分界线来划分前半生与后半生,但是在1949年前后发生的事情,确实让沈从文先生的人生有了明显的差别
        一、沈从文的文学之路
        (一)幼时成长环境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沈从文出生在凤凰县城,童年时期一直在湘西地区长大,凤凰城外环绕流淌的河流就是沈从文幼时的乐趣所在,经常与其他小伙伴在这里玩耍。这种的湘西环境美景与具有原始的生命形态的湘西人充满了野性之美[2]。这样的生长环境对沈从文的早期文学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很多都描写了水,或者与水有关,因为水不仅供给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还沈从文在涓涓流水中体悟到了生命之感,在作品中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这对其今后的文学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二)文学作品的生命之美
        在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中,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湘西乡村的人文风貌一类是现代化都市生活[3]。1922年,沈从文参军结束,来到北京想要开启学术生涯,在郁达夫的帮助之下,在1924年先后在《晨报》、《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逐渐进入创作佳境,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但是,沈从文始终觉得自己与现代城市有一种隔膜,在他认为这是两种生活观念的碰撞,沈从文已经将情感的感悟留在了湘西,乡下的淳朴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生命精神状态,所以才有了《边城》,展现了古朴又充满活力的人性之美。在现代都市生活类小说中,主要通过现代化城市的堕落、人性的丧失来彰显人与自然应该达到“和合境界”的生命感悟,比如《第二个狒狒》、《焕乎先生》等,通过这种哲学明辨思维,展现沈从文先生对浪漫主义的向往和追求。
        (三)主动退出文坛
        在1949年建国之后,沈从文因为作家的身份,不能参加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即使参加,也是在第二届以美术身份被邀请的,沈从文的身份问题一直让领导很难定位,早期的旧作被禁止,新作又很难发表出来,甚至在创作中出现了畏惧心理,导致写作过程中多次搁笔, 最后主动选择退出了文坛,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中寻找“自我”,最终,投身于历史文物研究工作,开启了文物生涯。



        二、沈从文的文物之路
        (一)文学创作为文物研究打下基础
        沈从文的历史文物研究工作虽然是从1949年建国之后才开始的,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半路出家”,早期的文学创作经历为文物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参军时期,沈从文在做文书的时候,就在军官的收藏品中见过不少文物古籍,明清旧画、铜器碑帖都是由沈从文进行保管,期间他经常将古画抽取出来进行鉴赏,或者对文字进行赏析,在这一过程中,沈从文对历史文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步入新途
        在沈从文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在创作之余,仍然坚持文物研究,尤其生活在北京那样的古都巍峨的城楼、雄伟的天坛风貌,再加上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进一步加深了沈从文的文物情怀,不仅喜欢文物,更愿意购买文物,甚至不惜重金,只要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都会尽量购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任职,正式开启了文物研究工作的新征程这时他已经快50岁了,在历史博物馆中,他不管是不是分内之事,也不论事情的大小,只要是有利于文物工作,有助于学习,都会倾尽全力去做,既当文物解说员、抄写陈列卡,还严谨对待每一位参加展览的观众,对于任何服务对象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将自己的文物知识全力投入到文物服务工作中去。
        (三)文物研究成果
        沈从文对于文物的情怀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文物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用文物知识和文献相印证”的研究方法,将历史文献和文物相结合,再进行判断,在专题研究方面有了开创性的发展和进步。在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下,沈从文在文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著作先后问世,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还在“文革”的艰难困境下,历经17年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著作中所有论述的问题都有据可寻,旁征博引,对相关问题都有着明确的说服力,不仅填补了我国服饰研究的空白,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部著作仍然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沈从文先生在文物研究中呕心沥血,将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文物工作,把文物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彰显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完成了从创作到文物的“自我寻找。
        结束语:沈从文的一生都在为文学创作和历史文物研究工作而奉献,在文学创作中,以表达人性,描述乡村风貌,表达“人”之美,后半生投入文物研究工作,出版文物著作,研究文服饰研究新途径,这也是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文物之美感悟中的表现,彰显“物”之美。如今,沈从文先生已经逝世32年,但是其在文学文物研究中的价值不可估量,值得后辈敬仰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祝勇. 沈从文与故宫博物院[J]. 新文学史料, 2020(2):32-43.
[2]李鸿雁. 浅谈沈从文对中国历史文化保护的贡献[J]. 科技视界, 2018, 250(28):255-256.
[3]王锺陵. 沈从文的文学观及其小说创作[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 000(002):174-188.
姓名:刘璎莹1999.11,女,汉族,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本科
单位:西北大学;研究方向: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陕西省西安市71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