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应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王艳华
[导读] 在目前社会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难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富裕技工学校     王艳华

摘要:在目前社会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难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本文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高职语文教学应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论述了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及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
        1、目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规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必然要求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即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包括能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去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才;能把决策者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育市场”的全面开放将对我国现有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形成强烈冲击,这就势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又要“面向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即掌握外语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外向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1.2、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结构设置并不合理。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内容滞后的矛盾日渐显现特别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仍在沿用,教师大都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练习,偏重于理论型、知识型、逻辑思维训练,因而学生难以获得事物具体表象的支撑。语法概念、人文伦理、文体表达方式、语体风格、课文结构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干巴巴的知识条文,缺乏活灵活现的具体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的实际技能,对抽象概念出现较多的课文(大多是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更是困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2、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及教学对策
        2.1.先进思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思想是人们的观念、意识、意志以及品质的总称,其核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它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立场和态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反映着人们在客观世界中的行为走向。可以说,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一切表现,诸如观点、情感、仪态、言论、作风等无不受着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制约。良好的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条件。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种文化思潮相继涌人大学校园。高职语文教学既要重视传统的、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的继承教育,更要注重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要求符合当今改革开放的需要。现行的高职语文教材,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唐宋诗词欣赏”等,都包含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是“美”的载体。通过教师对作品的分析,通过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吟诵和对字、词、句等知识的理解,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让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哀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断激发学生对正义感、责任心的追求,促使学生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并自觉培养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这只是高职语文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2.2、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目前大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三资企业)都十分强调人才的“精明”“灵活”“能言善辩”“有较好的中英文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企业策划能力”,应该说这种用人要求是与高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下不去”呢?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说明“供大于求”,而恰恰是由于近几年扩大招生规模、忽视教学质量而造成的“不合格产品销路不畅”。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既要以其丰厚的语文知识为其他学科的发展“保驾护航”,更要不断创新自身的专业技能,细化专业方向,加大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不断为学生创设新的就业岗位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在听完一节教学观摩课或优质课之后,总喜欢用“讲授清楚、明白”作为评价标准,殊不知如果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上看,这只能造成学生思维的闭塞和局限。因为学生已全盘接受“师之言”,再无考虑余地,也就不愿去思考,何谈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讲不清楚”“讲不明白”,也并非会“误人子弟”,相反,教师在教学时有意“留下空白”,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它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它要求学生摆脱别人的影响,不苟同他人,有自己的见地,使思维具备创造性。高职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拉近其与“人才市场”用人标准的距离。
        2.3、“听、说、读、写”的职业性教育
        高职语文要有自己独特的教材,教材内容要能体现“听、说、读、写”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中,可按“听、说、读、写”分为四大模块,进行强化教学。高职语文教学要遵循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原则,以针对性、适应性、订单性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教学,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文字功底。
        2.4、电脑技术和包括英语在内的多国语言的职业性教育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懂电脑、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语言学人才越来越抢手,社会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若能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处理文稿、管理日常事务,又有良好的外国语言会话能力和较强的口、笔译能力,就能为“用人单位”所用。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传统语文知识的应用型职业训练,更要融合多种语言信息的技能训练,从而拓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渠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3、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但如果学生仅有知识而没有职业能力,就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我国职业岗位结构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当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演变为向高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时,高职教育也就不能不作相应的变动,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难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俊芳.浅谈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JJ.教育与职业2015(30).
[2]王素平蒋达康等.新编写作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3]杨群欢.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秘书人才培养对策[J].教育探索,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