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 蒋启文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蒋启文
[导读] 兴趣在学生认识新事物、探求新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中心学校  蒋启文   571444

摘要:兴趣在学生认识新事物、探求新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展开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与课后复习。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了,其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进而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
        引言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为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和单一,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虽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往往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构建兴趣化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优化新课导入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优化新课的导入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兴趣化课堂的初步构建。小学生更希望在趣味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知识,教学富有趣味性,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首先,教师不妨利用有效的引导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最好发挥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分组学习,有层次性的课堂教学进展得更为顺利,各项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将变得非常高效;最后,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握时机,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的小组学习信心十足,数学思维也很活跃,总能够创造出意外和惊喜,使整体教学效果越变越好。此外,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充满挑战性,小学生计算能力、生活化学习等能力自然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的知识点时,笔者会制作课件内容,先为学生展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相似物体,并且询问孩子:“你在生活中看见过这些物体吗?数学知识是不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联系?”,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隐藏着身边”,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拿出“正方形纸片”“直角三角形纸片”“锐角三角形纸片”等,鼓励学生动手拼一拼,动手实践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概念。


紧接着,教师该引导小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的思考,尝试大胆地想象,通过有效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由探索未知的数学规律,兴趣化课堂中,他们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层面,学习过程不再枯燥,甚至变得精彩纷呈,相信,更多学生经过了小组讨论,习惯了独立思考,活跃了数学思维后,对于数学课程更感兴趣,十分期待后续目标任务的及时发布。
        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动手意愿非常强烈,他们喜欢进行剪切、测量、拼接等动手活动,这些直观的动手操作会促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会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性质定理的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动手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圆规分别画出不同大小的圆,然后促使学生对其展开直径的测量与圆周长的测量。经过对多个圆直径和周长的测量,学生会发现这些数字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语言讲述,学生基本就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当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圆周率的探索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探究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展开数学学习。如同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准备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准备相应的水,然后引导学生用水将圆柱体装满,再倒出,测量圆柱体内水的体积,然后再用水将圆锥体装满,再倒出,测量圆锥体内水的体积,进而学生就能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出同底等高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关系。
        三、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有很多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如果课堂上出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他们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参与课堂。主动参与课堂能够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技能。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我将课堂变成一个小型超市,为学生准备物品模型、收银机模型、购物篮模型等,让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感受重量单位的区别。学生明白买散装调味料时,用的单位是“克”;买水果时,用的单位是“千克”。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都愿意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更注重其中的趣味化教学。学生只有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红怡.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9.
[2]张巧玲.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250.
[3]刘邦菊.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