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个体化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模式,评估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口腔护理质量,减少口腔粘膜反应的发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可以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口腔护理;颌面部恶性肿瘤;应用效果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主要以口底癌、牙龈癌、舌癌最为多见,癌肿中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性上皮癌,还有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目前,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上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进行肿瘤的手术切除和将周围的淋巴结全部清扫干净。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往往出血量较大,手术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且手术切除后遗留创面比较大,并且术后需要对患者颌面部的手术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影响患者的咀嚼能力,最后使患者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或完全丧失,导致细菌繁殖,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因此,此类患者的口腔护理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常规护理模式无法适应患者的个体情况,故寻找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口腔护理模式成为迫切需求。本文以64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1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26±3.34)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1.42±0.53)年,其中包括口底癌11例、舌癌13例,颊癌5例、牙龈癌3例;对照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37±3.52)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1.39±0.78)年,其中包括口底癌10例、舌癌11例,颊癌7例、牙龈癌4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认可。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理诊断符合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1-2];2)年龄18-70岁;3)行局部肿瘤切除术、皮瓣移植修复术、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以下,70岁以上;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排除心脑血管重大疾病患者;4)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或不能配合者。
1.3实验方法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口腔护理方案,对于行不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采取不同体位,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法,选择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液进行护理,一对一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模式:按照规范操作进行口腔擦洗,根据口腔内的PH值选择相应的口腔护理液,1天2次进行护理。
2组患者均护理1周。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护理一周后发生口腔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真菌感染、口腔炎症、口臭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32*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实验全部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3 结果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出率也在逐渐增加。该病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后给患者口腔带来的隐患也非常多。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若得不到保障,则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发生炎症和感染。进行口腔护理是为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和口腔、肺部感染的几率,并降低口垢或口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食欲。常规口腔护理模式护理方法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口腔护理质量差,而个体化护理模式针对性强,可以减少口腔粘膜反应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个体化口腔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口腔护理质量,减少口腔粘膜反应的发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可以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贺惠.个体化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2018,6(14):825-826.
[2]王一闽,朱萍钗.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20-121.?
[3]王新兰,张志秀,李海霞,等.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