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术麻醉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全麻即全身麻醉,是常用的手术麻醉方式之一,是指通过合适的途径给患者使用相应的麻醉药物,达到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效果,患者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骨骼肌松弛等。而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不能立即消失,加之手术造成的创伤、消耗,使得患者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麻醉安全,严重的情况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促使全麻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尽量减少,使患者术后得到尽快恢复,本研究以本院2018年底至2019年至今复苏室全麻患者为例,进行了麻醉复苏并发症安全监测以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全麻;麻醉复苏室;并发症;监测;护理
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能够通过手术方式得到良好的诊治。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需要实施手术麻醉,全麻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在手术后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麻醉复苏室是专门进行麻醉复苏期患者观察及护理的,这样能使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缩短,使外科手术进度加快,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麻醉复苏室通过科学、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保障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安全,使护理质量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8年底至2019年至今,研究对象为本院麻醉复苏室在此期间复苏的择期手术全麻患者共计400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540例,女性患者共有1460例。年龄分布方面,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98岁,平均年龄(59.2±2.1)岁。入选患者选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器官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
1.2方法
第一,术后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麻醉医生以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入到麻醉复苏室中,并将患者的详细情况告知麻醉复苏室医生,完成患者交接。另外,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当详细向麻醉复苏室的护士进行患者各项基本情况的交接,尤其是情况特殊的患者,一定要进行重点交代,防止遗漏。第二,麻醉复苏室监测。将患者送入到复苏室之后,及时给患者使用各项相关仪器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呼吸、心率、有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等,对各项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另外,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清醒度、呼吸功能、循环功能、肌张力等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化,应当及时通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准备好各项抢救治疗用品,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抢救。第三,体位护理。在术后患者尚未完全苏醒之前,体位方面应当尽量保持头低位,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出现躁动情况[1],可以加高床栏避免患者发生坠床风险。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患者,苏醒早期以平卧位为主,如果需要给患者改变体位,应当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四,加强管道护理。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通常会留置较多管道,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各种管道的护理,避免发生管道打折、扭曲、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气味等相关情况的观察,以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第五,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在畅通状态。将气管导管拔出之后,患者的吞咽反射通常情况下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容易有舌根后坠、恶心呕吐等现象出现,为了避免患者窒息、误吸,在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便要帮助其取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如果患者有喉痉挛、舌根后坠等各种严重并发症出现,便要及时对其进行口咽通气管处理。
1.3评估指标
全麻苏醒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低氧血症、通气异常、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苏醒延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疼痛等等,其评价指标如下: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为血氧饱和度<90%;通气异常的判断标准为呼吸频率30次/min;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为血压值≥140/90mmHg或是与术前基础血压相比较,升高幅度高于25%;低血压的判断标准为血压值下降幅度高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心动过速判断标准为心率≥120次/min;心动过缓的判断标准为心率≤50次/min;苏醒延迟的判断标准为在麻醉复苏室留观时间超过2h[2]。
2.结果
为进一步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期间的护理安全性,保证患者术后预后良好,就需要给予患者较常规护理措施更加高效和有效的麻醉复苏室护理干预措施。所谓优质护理,简言之,即是相较于常规护理,其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研究发现,将优质护理应用到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室护理当中,通过指标监测、风险护理等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苏醒期间的护理安全性。经过统计,本研究入选的4000例患者中,其中(1)循环系统并发症共有204例(5.10%)患者,包括138例(3.44%)高血压患者,26例(0.66%)低血压患者,19例(0.48%)心动过缓患者,10例(0.26%)心动过速患者,10例心律失常患者(0.26%);(2)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共有100例(2.51%),其中65例(1.62%)患者为低氧血症,19例(0.47%)患者为舌后坠,11例(0.28%)患者为喉痉挛,6例(0.14%)患者为支气管痉挛[3];(3)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共有27例(0.68%),其中术后躁动以及苏醒延迟患者分别有17例(0.42%)、10例(0.26%);(4)其他并发症共有12例(0.30%),其中恶心呕吐患者共有9例(0.22%),低温寒战患者共有3例(0.08%)。入选患者留观时间为30-120min,平均(56.1±2.3)min。经有效的安全监测和护理,除5例高血压、3例低氧血症、1例躁动患者的PACU评分不足,转送ICU继续监护治疗之外,其他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麻醉苏醒。另外,研究显示成人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率最低,儿童组的低氧血症、心动过速、躁动为主要并发症表现,老年组主要集中在高血压、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能够通过手术方式得到良好的诊治。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需要实施手术麻醉,全麻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在手术后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麻醉复苏室是专门进行麻醉复苏期患者观察及护理的,这样能使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缩短,使外科手术进度加快,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麻醉复苏室通过科学、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保障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安全,使护理质量提升[5]。
结论:
简而言之,在全麻术患者的麻醉复苏期间,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导管护理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临床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因而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具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规模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海琴.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分析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88-90.
[2]何凤仪,邓泽敏,宋雪梅.外科患儿全麻术后在麻醉复苏室的监测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145-147.
[3]沈琳,奚敏,华颖.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126-127.
[4]陈美华.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78-80.
[5]王红华.麻醉复苏室和全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J].江苏医药,2018,39(23):2944-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