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出生的164例新生儿进行比较研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82例与观察组82例,两组新生儿均实施足跟采血与动脉采血,在完成采集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疼痛1 min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和动脉采血1 min后其疼痛率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适当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护理工作较为复杂,由于新生儿无表述能力,导致新生儿疼痛易被忽视。据相关研究所述,新生儿的疼痛敏感度超于成人,且疼痛带来的负性影响会导致其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可通过啼哭、呼吸、四肢张力等表示疼痛程度[1]。伴随目前护理干预措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还应加强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干预,以减少疼痛应激反应对新生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2]。为此,本研究以本院出生的1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出生的1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82例与观察组8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8∶44,胎龄33~40周,平均胎龄(37.61±3.25)周,其中足月儿35例,早产儿47例,包含新生儿肺炎2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症1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43∶39,胎龄32~39周,平均胎龄(37.46±2.71)周,其中足月儿45例,早产儿37例,包含新生儿肺炎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1例,新生儿咽下综合症15例。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症状观察、常规用药护理及皮肤护理等。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设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体位护理。使新生儿保持屈曲姿势,提升其舒适度,并给予鸟巢式体位,有利于增强新生儿安全感以及自我调节能力。足跟采血时保持新生儿俯卧位,降低致痛感。②吸吮护理。在对新生儿实施动脉采血和足跟部采血时,将安慰奶嘴放置于新生儿口中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增加其吮吸动作转移注意力,使新生儿可暂时忘记采血穿刺带来的痛感。③抚触护理。在采血时可通过直立式拥抱,抚摸,按摩等方法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维持新生儿的生理稳定,减轻其疼痛反应。④环境护理。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和病房的安静,可适当播放轻柔的音乐来安抚新生儿情绪,有利于其对疼痛的缓解。⑤葡萄糖水口服护理。据相关研究所示,进行足跟部采血时新生儿口服葡萄糖可降低其疼痛程度[3],因此,在进行足跟部采血时可给予新生儿口服葡萄糖水,甜味可以激发内源性阿片的活性,以达到镇痛的效果。
1.3 疗效标准 患儿疼痛评估通过NIPS评分来判定,分别在新生儿两次致痛操作1min后评估患儿疼痛程度,通过评估患儿的表情、哭声、四肢运动、呼吸形式及觉醒状态来综合评定,满分为7分,5-7分为重度疼痛,3-4分为中度疼痛,0-2分为轻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完成足跟部采血1min后,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png)
2.2两组完成动脉采血1 min后,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3 讨论
新生儿机体发育尚不成熟,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致使其还不能足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当新生儿遭受不能程度的疼痛刺激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4]。临床中,针对新生儿通常只给予常规护理,对于新生儿疼痛并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降低新生儿疼痛感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系统,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5]。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新生儿疼痛操作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并进行分析。体位护理的实施,可为新生儿营造较为理想的舒适环境,鸟巢式体位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升其舒适度。此外,通过吸吮的方式可使新生儿更好的转移疼痛注意力,降低应激反应问题的出现,此种吸吮方式称之为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可对新生儿具有较好的安抚效果,通过直立式拥抱,抚摸,按摩等方法,增强新生儿对环境的依赖性,提升安全效果,促使新生儿疼痛感降低。嘈杂的环境能导致新生儿产生诸多不稳定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室内的安静,新生儿在接受致痛操作时,通过播放与子宫内相近的声音或轻柔的音乐,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反应。研究表明,甜味可激活人体体内内源性阿片,内源性阿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所以新生儿可通过服用葡萄糖水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感。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新生儿疼痛后给予一系列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和动脉采血1 min后其疼痛率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结果与刘翠香[6]研究中的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使用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疗效,对缓解新生儿疼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此后的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邓可.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73-174.
[2]董晓飞.疼痛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18.
[3]李婷婷.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5,29(2):161-162.
[4]鹏晓艳.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找那个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3):2577-2578.
[5]邹带娣.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4,14(11):102-103.
[6]刘翠香.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2):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