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1期   作者:厉姝岩
[导读] 探讨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情况。
        摘要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患者86例,采用双盲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麻醉期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麻醉期内采取常规护理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根据资料数据研究表明,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90.70%)与对照组患者(76.74%)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围麻醉期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加以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心理焦虑情况,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并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妇产科手术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腹腔镜由于其操作简洁、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被临床上普遍患者所接受[1],但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随大大降低患者的各项损伤,但患者术后恢复等相关因素仍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腹腔镜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2],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患者86例,采用双盲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2-50岁,平均为(31.5±1.5)岁,病程在1.5-10.5年,平均为(6.8±0.5)年。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49岁,平均为(31.8±1.7)岁,病程在1.5-11.0年,平均为(7.1±0.6)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资料数据,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
1.2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麻醉期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麻醉期内采取常规护理加以心理护理干预。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围麻醉期的常规护理干预。
1.3.2实验组:
麻醉前护理:在患者接受麻醉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在手术室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对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与患者进行轻松惬意的聊天,缓解患者对于手术及麻醉的恐惧、抗拒心理,对患者术前饮食与睡眠情况进行询问,并对患者科普术前禁食禁水的重要性,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并拉紧距离以防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麻醉中的护理:在确定好患者的麻醉方式后,对手术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适当调整,让患者尽早熟悉手术室内的环境,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从而避免患者由于接触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情绪。护理人员采取温柔轻松的交流方式,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手术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平复情绪与肌肉放松,尽护理人员所能降低患者对外界的应激反应,对于手术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意外情况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时告知,让患者心理有相关准备防止术中出现意外[3]。
        麻醉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对于麻醉状态未消失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采取平卧位放置,并撤去枕头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在呕吐过程中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意外,待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主动对患者进行关心交谈,主动了解患者术后的身体状态及心理状态,防止患者因情绪波动而出现意外情况。
1.4疗效评定: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判定,评判标准中包括15个指标,其中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通过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4]。
1.5研究方法: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选患者心理状态资料对比:根据资料数据研究表明,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所选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根据资料数据研究表明,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90.70%)与对照组患者(76.74%)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当代医学理论认为,医疗工作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从患者自身情况为出发点,以患者为中心,努力改善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信任程度。
根据资料数据研究表明,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90.70%)与对照组患者(76.74%)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于腹腔镜围麻醉期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加以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心理焦虑情况,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并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晨蓉,李珍珍,姜璇.心理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的效果观察[J].健康前沿,2018,2(27):47-47
[2]范晓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快速康复的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85-87.
[3]吕新玲.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11-212.
[4]夏小芳,练玲玲,徐民.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26-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