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0)及研究组(n=40),其中予以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做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皮肤缓解、腹痛缓解及皮肤恢复等指标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效果:满意度
过敏性紫癜也被称为亨-舒综合征,属于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多见于6-14岁的儿童,常发于冬春两季,临床表明以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皮肤紫癜及便血等为主[1]。目前,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是以抗过敏为治疗目的,相关临床研究表明[2],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对症治疗的效果,还可有助于过敏源的切断。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旨在进一步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0)及研究组(n=40),其中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7.33±1.57)岁;病程1-30d,平均病程(19.15±3.63)d;病因包括:过敏18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预防接种8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3岁,平均(7.61±1.60)岁;病程1-29d,平均病程(19.74±4.02)d;病因包括:过敏17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预防接种10例。经核实,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对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营造良好病房环境、病情监护、生命体征观察、皮肤清洁、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以及输液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儿则在前者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在病症发生后难免会产生恐惧情绪,加之受到医院环境的影响与身体的刺激,会出现抵抗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患儿的沟通工作,可通过唱歌或讲故事的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取得其信任感。对年龄稍长的患儿,可以先与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再由家属与护理人员一同鼓励患儿。
腹痛护理:针对有腹痛表现的患儿,需卧床休息,同时注意切忌热敷腹部,以防止出现肠出血的情况。患儿在大便时若有血便情况,应记录其大便次数与性状,取大便标准,告知患儿的饮食应以不含动物蛋白且无渣的流质食物为主,对病情严重的患儿禁食,并予以静脉营养支持
皮肤护理:由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会发生湿疹,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湿疹的观察,保持患儿的皮肤干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的衣物要选择纯棉,进行皮肤清洁时不要选用碱性肥皂,注意病床的干净整洁,若患儿被蚊虫叮咬要涂抹止痒膏,禁止用手抓挠,以避免皮肤破损。
饮食护理:诱发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因素较多,其中食物、昆虫、花粉及药物等因素均有引起过敏的可能,因此应加强对患儿饮食管理。告知患儿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C,多食用苹果、菠菜及番茄等食物。针对存在肝肾功能损伤的患儿,要注意控制盐含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皮肤缓解、腹痛缓解及皮肤恢复等指标时间,同时评估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护理显效为:住院时间短于4天,且出院时患儿临床中均消失不见;护理有效:住院时间在4到7天之间,患儿部分症状仍存在,但有明显的好转;护理无效为:住院时间高于7d,部分症状任存在,但无好转。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显效率与护理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皮肤缓解、腹痛缓解及皮肤恢复等指标时间比较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皮肤缓解、腹痛缓解及恢复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经评估统计,研究组患儿护理显效为22例,护理有效为17例,护理无效为1例,综合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1/40)。常规组患儿护理显效为15例,护理有效为21例,护理无效为4例,综合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4/40)。组间比较,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若不出现肾炎,通常均能够取得良好预后,但由于受到病程的影响,易反复发作。相关临床研究表明[3],过敏性紫癜的预后与患儿肾脏病变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在发病的3个月时间中存在肾脏病变、病情反复且伴有肾病的患儿,普遍预后较差。加之多数患儿在治疗期间,受到惊恐及焦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4],使得大部分患儿对护理及治疗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易影响到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次研究中,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在疏导了患儿不良情绪的同时,也消除了患儿家属的焦急情绪,促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的开展。另外,护理中还增强了患儿饮食、皮肤及腹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为患儿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对其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儿,其皮肤缓解、腹痛缓解及皮肤恢复等指标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前者护理总有效率更高,充分表明了该护理模式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李剑平.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4):3779-3780.
[2]林伟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121.
[3]张信,沈亚丽,李佩.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1):1298-1299.
[4]冯亚清.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