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5例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 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多见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1]。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以及提高自我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尤为关键[2]。本次研究内容为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能力的观察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是2018年9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1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41-70岁之间,平均为(54.0±5.0)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为(53.0±4.0)岁。通过比较,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没有较为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即常规的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健康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即此组患者采用口头教育书面教育以及人文关怀,此方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每位患者所用的药物以及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由护士书写,处方最后留有部分的空白用于对患者特殊的情况进行填写补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耐心引导患者倾诉,理解并尊重患者,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鼓励患者多沟通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临床对比。
总体健康评分包括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总体健康评分。同时参照健康调查间表(SF-36 量表)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实施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有无差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采用X2检验对比组间有无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png)
2.2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png)
3讨论
全面了解疾病的健康信息能够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降低焦虑的情绪,提高自理能力,提高自我安全感[3]。同时患者对于疾病健康信息掌握,能够在治疗方案决定的过程中提供知识的储备,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脑血管疾病为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当其出现此类疾病的时候会出现焦虑,难过的情绪,巨大的压力使患者无处排解,心理支持心理安慰需求增加。此时需要家人以及医护人员的照顾和支持,鼓励患者振作,积极对抗疾病[4]。
本研究通过1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发现观察组从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降低躯体疼痛、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升高。因而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护理,可以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人性护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在护理满意率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因而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丽.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6):97+100.
[2]王慧.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241.
[3]贾利红.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03):71-72+79.
[4]张茜,陈莲.人性化护理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