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1期   作者: 许小澜
[导读]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
        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熟练掌握小儿静脉注 射的基本操作与技巧,做到一针见血,不但有利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抢救,而且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信任。那么,如何提高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的成功率,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体会。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儿科护士的基 本功,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达到“一针见血 ”,这是儿科护士乃至广大患儿家长极 为关注的重要环节。本科室2017年1月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就如何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1穿刺前
        1.1营造良好的穿刺环境 :①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治疗室,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需借助灯光时,以100~150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约40~50cm为宜。 ②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坐姿优于 站姿。 根据护士的坐高来调整坐椅的高低,以穿刺静脉与护士心脏相水平为宜。 ③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护士保持沉着心境,如请未排到的家长及患儿到等候室就 坐, 这样即使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也不会被其他家长见到,对穿刺护士失去信心 , 造成护士有心理压力。
        1.2心理护理:大多患儿对医院有一种惧怕心理 一看见医生和护士就开始哭闹,家属也会跟着情绪不安,此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对于2岁以上患儿可分散注意力,表扬患儿,减少紧张情绪;2岁以下患儿,则要做好家属 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穿刺 。
        1.3合理选择静脉:婴幼儿以选择头皮静脉为宜,一般多选择前额正中静脉,其次为额浅、颞浅、眶上、耳后静脉等,较长儿可选择手背、足背静脉。要果断地选择静脉,特别是静脉较细、又特别哭闹的患儿,找的时间长,找过的静脉多,难以决择,就失去信心;再者患儿哭闹时间长,皮肤发红,静脉难找,家属着急,护士的心理压力大,就越难穿刺。注意做好静脉保护。
        2穿刺时
        2.1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护士的情绪易受到家 属的心态和环境、小儿静脉情况等方面的影响,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能未穿刺先胆怯,调整好心态,消除急噪紧张情绪。
        2.2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穿刺的部位可因年龄、疾病种类、治疗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最常用的是头皮浅静脉、手足浅表静脉;新生儿至3周岁多选用头皮浅静脉;抢救时多选肘静脉或较粗大的踝静脉;静脉推注钙剂,高渗葡萄糖及滴注升压药物时,宜选肘静脉或粗大的静脉,如足内踝静脉;采血时多选暴露明显的股静脉和颈外 静脉等。婴幼儿头皮静脉注射时多选头正中静脉,此静脉直而较粗大,不滑动, 易固定。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虽然 血管较细小,但若操作时掌握好深浅度,是最佳的静注部位。耳后静脉较粗,但易滑动,深浅度不好掌握。婴幼儿头部血管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交错成网, 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 静脉回流。选用头部两侧头发中静脉注射,应剃去头发,用三条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头;第二条做交叉固定;第三条将塑料管固定在耳廓上,如此不受头发影响,活动亦方便。选择静脉时,注意和动脉相鉴别。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搏动,管壁薄,易压瘪,但易固定,不滑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残红色,有搏动,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行静脉穿刺时,若误注入动脉,则回血较快,呈冲击状,推药时阻力大,局部迅速出现树枝分布状苍白。


        2.3穿刺方法:头皮静脉穿刺时,护士左手腕按住患儿的头部,拇指与食指绷紧并固定穿刺血管处头皮,右手持针翼时尽量捏住它的前后边缘,这样易控制进针角度,角度宜小, 一般在5°~20左右, 针头斜面朝上,速度不宜过快。 手部静脉穿刺时,使患儿松拳,呈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于护士固定和充分暴露手背各部位血管。对于一些较难穿刺的患儿,如腹泻、高热等血容量不足时,可采用输液管下部返折法或调节器高调法增加静脉血管内的压力差,形成较高的负压;低瓶高调法形成虹吸作用,利于回血。 进针后无回血,不要急于拔针,进针有落空感时,视头皮针与软管连接处小气泡移动情况考虑,小气泡移动,证明已入血管;没有动,可轻轻挤捏软管,见回血后沿血管走向再进少许。对于皮肤较黑、肥胖患儿,用手触摸血管弹性或按解剖位置来找,固定后用手指甲轻压皮肤留下痕迹,便于掌握静脉走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针头固定不好而导致穿刺失败,所以做好固定非常重要。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翼,患儿头部晃动时左手随之移动,或用左手轻拿软 管进行固定,右手拿胶布先固定针翼,并在下面垫少许棉花,用胶布固定棉花和针翼,使头皮针与静脉处于直线状态,避免针头斜面 紧贴血管壁;然后再用1~2条胶布固定软管,并绕着头围做好固定。当患儿头发较长、出汗较多,绕着头围固定时,胶布尽量靠下粘贴,以防胶布向上脱出牵拉头皮针。手背静脉穿刺后用硬纸板(盒)固定腕关节、掌指关节及手指。足背静脉用硬纸板(盒)固定在内踝,大隐静脉固定在外踝及后跟,以防关节的运动而导致药液外渗,再次穿刺。
        3穿刺后
        3.1对危重患儿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及生命体征, 切不能只集中注意力寻找静脉穿刺而忽略了病情变化。
        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3.3掌握输液原则:遵循 “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 ” 的原则 。
        3.4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全身反应,药液滴入是否通畅,针头有无移动、脱出,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局部有无红肿或皮肤变白、变紫、水泡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5做好宣教工作,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喂奶水 以免在操作过程中因患 儿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3.6拔针时先分离胶布,拔出针头后,左手拇指迅速将消毒棉球沿血管方向纵压住棉球,这样同时按住了进皮针眼和进血管针眼,以防皮下瘀血。
        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特别是危重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是临床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小儿静脉输液既是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操作, 因而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 良好的心 理 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操作前做好沟通工作,增加患儿的配合,操作时小心谨慎,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方法进穿刺,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危重患儿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枝国,陶艳,陈杏芳.集中静脉穿刺在儿科急诊观察室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 11A):1931-1932.
[2]俞春辉,张萍.肥胖及静脉暴露不明显病人的静脉穿刺技巧[J].护理研究,2008,22( 11A):2889.
[3]黄丽亚.松拳握手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C):76.
[4]汤小丽.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1) : 36.
①许小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护师 15980982696
②黄雅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主管护师 13515960990
邮寄地址:黄雅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 361000 13515960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