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张宏伟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1期   作者:张宏伟
[导读] 麻醉(anesthesia)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
        [摘要] 麻醉(anesthesia)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功能的临时丧失。在医疗工作中,因部分患者存在手术治疗的需求,面临疼痛困扰,不利于治疗工作开展,麻醉过程的护理不到位,也可能导致一些实际问题,影响治疗工作。该文以大量文献为基础,对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医护协同;麻醉;护理管理
        该文以自身临床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大量文献进行分析,首先给出麻醉专科护理管理问题,之后论述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要点和价值,给出护士能力培育、工作职责分配、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麻醉工作效率等内容,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1 麻醉专科护理管理问题
        1.1 麻醉的效率低下
        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因麻醉护理管理不理想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甚至导致手术中断、患者投诉,麻醉效率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如麻醉剂量的选取、麻醉药物的选择等,不同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存在差异,用量过小,患者可能在手术过程中恢复感觉、痛觉,需要额外追加剂量,造成患者满意度下降,出现术中严重疼痛问题。而如果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患者主要器官功能的不可逆损伤,甚至心脏麻痹、死亡,引发重大医疗事故。这些问题本质上都体现了麻醉工作的重要性,也是要求对其进行优化的基本原因。
        1.2 麻醉的护理针对性不足
        麻醉护理管理,涵盖基础护理相关内容,也要求麻醉治疗的基本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如患者在接受麻醉后,感觉虽然丧失,但意识依然清醒,其生命体征指标也可能受到情绪影响出现波动,出现血压升高、止血困难等情况,依从性无法完全得到保证,对手术进程也存在影响。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避免情绪的波动,未能做好相关护理,同样可能降低总体工作质量,引发患者的不满甚至导致投诉。
         2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 护士能力培育
        尝试将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应用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其基本要点是提升护士的能力。此前各地医疗机构的麻醉工作,一般以医生为主,护士的作用并不突出,尽管在各类护理书籍中会给出麻醉方法,但实际工作中护士往往不会频繁、直接参与主要的麻醉工作,技能较为生疏。要求在工作中通过品管圈管理方法,成立1~2名医生为核心、5~6名护士为主体的培育小组,在小组内,由医生持续将麻醉工作的主要内容、关键点和核心技术传授给护士,并利用一些虚拟软件进行训练,使护士的工作能力持续得到提升。对于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要求医生及时指出、纠正,通过周期考核的方式,检验护士学习进展,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具体推行打下基础。


        2.2 工作职责分配
        工作职责分配,是指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推行后,护士和医生应明确各自工作内容,确保麻醉专科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一般而言,麻醉医师主要负责患者的治疗,护士负责护理工作,完成了对护士的培训后,麻醉治疗也应允许护理人员参与。要求在麻醉作业开展前,针对患者疾病特点、心理状态以及身体情况,拟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护士和医生的工作内容[1]。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应由护士提供资料信息,与主治医生共同分析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类型,麻醉过程中,应由护士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等,保证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提升麻醉专科护理的有效性。
     3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1 提升患者依从性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直接作用是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存在抵触和恐惧心理,这导致实际治疗开展时,患者依从性往往难以保证,且往往存在心理上的波动,影响治疗。在此前麻醉专科护理管理工作中,主治醫生主导整个工作过程,护士的作用并不突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下,护士的参与感更高。如对麻醉药物的使用、探讨治疗方案、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针对性也得到提升。当患者出现一些负性情绪后,其生命体征指标出现变化,如心率变快、呼吸急促,护理人员发现相关情况,可以及时进行疏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其麻醉方案经反复斟酌后确定,安全有效等积极信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渐渐消失,依从性得到提升 。
        3.2 提升麻醉工作有效性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核心作用,是提升麻醉工作的效率,这也使麻醉专科护理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如患者体质情况特殊,心脏功能并不完全理想,接受手术治疗时,必须考虑麻醉药物是否会导致心脏麻痹问题。此前工作模式下,药物的选取、应用的剂量,均由主治医生决定,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下,护士的参与度更高,可以将患者基本情况、患者诉求、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体征态势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在护理管理活动中,以相关信息为基础,与主治医生进行用药方面的探讨[2]。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持续恶化,应考虑降低麻醉药物剂量,提升手术效率,反之则酌情考虑增强麻醉效果。最终实现麻醉专科护理有效性的提升,发挥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积极价值。
        综上所述,现代医疗机构的麻醉工作之间得到更多关注,需给予持续提升。麻醉专科护理管理问题包括麻醉药物外漏、针对性不高等方面。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下,麻醉专科护理管理要求做好护士能力培育、工作职责分配、基础护理准备,并规范护理流程,其主要价值在于提升患者依从性、麻醉工作效率,同时规避风险。从而保证麻醉专科护理工作质量,为医疗工作的总体优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陆美园,朱翀,贾秀妍.医护协同管理在麻醉专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68-69.
        [2] 何雄,潘宏健.医护协同管理在麻醉专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