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与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年第11期   作者:彭小红
[导读] 研究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9年全年诊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高热惊厥患儿100例开展研究。

        彭小红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急诊科   湖南 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9年全年诊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高热惊厥患儿100例开展研究。应用随机分配方式处理。常规组基于医护进行护理,实验组基于患儿的疾病症状与康复需求进行护理。以治疗期间的症状情况为主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惊厥消失以及住院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惊厥属于临床中的医护工作难点,在临床中需要基于患儿的具体疾病症状等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完善护理细节,提高患儿预后水平,值得普及。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临床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中相对普遍的一种疾病,在儿童中发病后患儿会表现出高热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儿还会出现惊厥等症状,对于儿童的健康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1]-[2]。临床中高热惊厥属于呼吸道感染之后的比较常见的症状,其主要是因为体温过高而导致的症状。临床中法尔超过38.5℃时会导致大脑表现出异常兴奋,此时神经细胞会放电并引发惊厥症状。小儿惊厥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智力损伤甚至是癫痫[3]。对此,为了有效提高患儿康复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患儿为例,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与临床护理体会,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全年诊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高热惊厥患儿100例开展研究。应用随机分配方式处理,分组结果为:1、实验组。总例数50例,男、女例数35/15例,年龄区间1到4岁,中位数2.65岁;2、常规组。总例数50例,男、女例数34/16例,年龄区间1到4岁,中位数2.51岁。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基于医护进行护理,主要是配合医生抢救并护理。
        实验组基于患儿的疾病症状与康复需求进行护理:1、急救护理。维持呼吸道通常,改善组织缺氧症状,解开患儿的衣领,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同时擦用纱布包裹压舌板并放在牙齿之间。提供高浓度吸氧减轻组织缺氧,必要情况下提供利尿剂与脱水剂。在治疗期间需要注重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因为体温变化额人导致的面色潮红、呼吸加快证咋混个,观察是否存在意识改变情况。惊厥缓解之后需要注重呕吐与头晕等症状的关注,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2、基础护理。促使患者保持卧床并维持室内安静,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规避阳光直接照射刺激,患儿因为高热体温会下降,此时需要经常更换衣物,维持皮肤清洁,多喝水并注重口腔清洁护理;3、降温护理。在临床中需要基于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的降温护理措施。降温措施比较多,需要基于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可用的降温方式涉及到冷盐水灌肠、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在护理期间需要注重降温效果的观察同时多给予水喝,体温降低不能过快规避寒战问题的发生。降温期间间隔半小时需要进行一次患儿体温的记录,一般在高热持续时间患儿需要散热,此时可以适当的减少盖被,并注重家属健康教育,帮助患儿擦浴并降低体温。在退热过程中如果出现大汗,需要擦拭干净保障舒适性。在饮水方面可以提供温淡盐水;4、心理护理。因为患儿高热不退,此时家属心理情绪会发生改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家属讲解惊厥的原因、急救与治疗的过程,促使家属可以积极配合医护操作,有效预防并发症与后遗症等问题,构建积极的抢救与护理信心;5、健康教育。为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为家属讲解惊厥存在较高复发风险等知识,同时介绍惊厥的诱发因素、预防措施以及紧急处理措施等,学会体温变化的观察,学会使用体温计、退热剂、止痉药的使用方式,如果出现发热应当及时进行降温,预防惊厥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以治疗期间的症状情况为主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实行数据的分析对比。数据录入进行核对确保无误。数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处理方式,其中百分比采用X2值、均数采用T值。数据的对比应用P值进行判断,P<0.05证明数据对比满足统计学意义要求。
         2.结果
        2.1临床指标控制效果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惊厥消失以及住院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小儿惊厥因为存在发病快、病情变化大的特征,临床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患儿窒息、缺氧的现象,这也是引发护患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4]-[5]。临床中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惊厥患儿,需要及时做好有效抢救与护理干预,尽可能预防脑缺血缺氧症状的发生,预防后遗症风险,同时在护理期间需要注重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优化急救程序并做好急救药物等准备[6]。另外,基于患儿的症状以及家属的情绪状态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提升患儿的症状控制速度,并借助家属参与强化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为患儿的预后康复奠定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惊厥消失以及住院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意义,P<0.05。本次研究充分证明临床中需要基于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降低惊厥发生风险以及预后不良反应等问题,提升患儿的综合预后效果,为临床医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惊厥属于临床中的医护工作难点,在临床中需要基于患儿的具体疾病症状等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完善护理细节,提高患儿预后水平,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肖云珍,罗玉星,苏燕清,等.综合急救方案对上呼吸道感染并发高热惊厥患儿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1(20):23-24.
        [2]阿依吐拉·哈德尔,刘彭,赵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0z1):313-313.
        [3]韩玮,谭文婷.不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次数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与临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4):3022-3024.
        [4]罗丽娟,曹清,赵瑞珂,等.82例流感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026(002):118-122.
        [5]刘宇奇,黄艳智,孙利伟,等.基于毛细管电泳多重PCR方法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10):764-770.
        [6]秦莉,肖向丽.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高热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21):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