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导管在呼吸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年第11期   作者:贺晓宁 王美燕 姚翠玲
[导读] 探讨中线导管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贺晓宁   王美燕    姚翠玲
        内蒙古包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外周短导管组及中线导管组,分析比较其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中线导管组较短导管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x2,P=0.0001);留置时间:中线导管组为(23.32±1.48)d较短导管组的(3.75±0.29)d明显延长(t=4.65,P=0.002);:短导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中线导管组为5%,中线导管组明显低于短导管组(x2=5.15,p=0.023)。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置入外周静脉的中线导管是适宜的给药方式。
        【关键词】中线导管,老年患者,呼吸衰竭,静脉治疗
        应用静脉输液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静脉输液给药过程中发生较多护理风险事件。中长导管置入操作简单,可满足患者输液要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多数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加强静脉输液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更为合适的输液通路,我科选择中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与外周短导管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120例;评估患者自身外周血管条件及用药无显著差异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中线导管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6-85岁,平均(72.23±11.40)岁。外周短导管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6岁,平均(72.65±12.30)岁。男72例,女48例,年龄34-90岁,平均(72.23±11.40)岁。
1.2方法:中线导管为康欣单腔4Fr导管,外周短导管为山东威高公司提供。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最大无菌屏障原则。中线导管从前臂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置入预计长度,导管尖端位置在锁骨中线外缘1-2cm处,导管置入长度为20-35cm,采用塞丁格技术或超声导引。外周短导管按照置管术规范执行。
1.3 置管护理:冲封管均采用预充式导管注射器,使用脉冲式正压冲管方法,每次推注1mL液体,10-20ml液体冲封导管,保证导管内压力,尽量减少血液回流至血液通路。外周短导管每次使用后立即封管,对于暂时不使用的留置针,应每24h封管一次。中线导管患者,每次输液前用10-20mL生理盐水冲管,每隔4~6h重复冲管一次,输注高渗性药物、肠外高营养、刺激性药物及时冲管,输液结束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冲管并正压封管。
1.4 患者满意度评估表进行评分:满意=60-100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
1.6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总体满意率:中线导管组总体满意率为88.3%,短导管组为60.0%,中线导管组明显高于短导管组(x2,P=0.0001见表1)。
          表1.两组静脉输液患者总体满意率(n=120,±Sd)


3 讨论
        目前静脉输液途径较多,研究表明:静脉输液装置及输液方式的正确选择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及减少住院费用。中线导管为聚脲胺脂材质,组织相容性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老年呼吸衰竭发生率高,基础疾病多,血管条件有限,部分药物渗透压高、刺激性强对血管损伤性大,容易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等。应用外周短导管需频繁更换穿刺部位,增加了患者及护士负担。本研究表明中外周短导管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短导管组(p=0.001),留置时间为23.32±1.48d,明显高于短导管组的3.75±0.29d(p=0.002)。中长导管置入无需X线定位,操作简单,可由护士独立完成操作。但值得提出的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龄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用药和病情方面的影响,穿刺和维护技术的好坏是决定导管使用周期的关键。本观察表明中线导管组出现了2例堵管,1例静脉炎的并发症,短导管组出现静脉炎6例、导管阻塞2例、药物外渗1例;中线导管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短导管组发症18℅的发生率(p=0.023)。中线导管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导管尖端位置有关,其导管尖端腋静脉或锁骨中线外缘,液体通过导管进入血管,被迅速稀释,有效保护了上肢血[5]。中线导管组并发症发生与冲封管不到位、患者躁动、手臂活动过于频繁、疾病引起的血液粘稠度高等有关,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护理与管理,以保证导管的使用时间和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彩霞,姚翠玲.中心静脉置管在MICU中的应用与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211
        2.姚翠玲,刘洪君,任丽新,等.PICC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4,9(5):566
        3.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5-238.
基金项目:2017年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17S2001-1-07
作者简介:贺晓宁,女(1983.11.03-)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本科毕业,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通讯作者简介:姚翠玲(1971.9-)女,内蒙古包钢医院科护士长,主任护理师,本科学历,从事危重症护理20余年。专业方向:危重症护理。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主持完成科研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