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年第11期   作者:程婷、卢丹
[导读] 在医疗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血标本采集在疾病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其在血液收集时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因此,相关医护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血标本采集模式
        程婷、卢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01部队医院门诊部健康管理单元 安徽 黄山  245000
        摘要:在医疗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血标本采集在疾病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其在血液收集时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因此,相关医护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血标本采集模式,以患者为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好的完成血标本采集,开出准确的检验结果单,以便患者能够及时的接受治疗,提高医院血标本监测水平,本文主要围绕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常见问题;护理对策
        前言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血标本监测成为疾病判断的一项重要途径,其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血标本监测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其很容易因标本长期放置在室内或试管使用不当等种种因素,致使血液监测结果与真实数据相差较大。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患者为主,采取相应血标本护理措施,降低血标本监测不准确的出现率,使患者能够拿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单,及时接受治疗。
        1.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标本试管的应用
        在采集不同血标本时,所使用的试管也大不相同,而试管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管塞色彩,且每个试管都有明确容量标注。因此,采用试管合理性是影响血标采集的一大因素。
        1.2患者因素
        (1)心理因素。患者经常会因为心理因素而出现晕针、焦虑、担心等不良现象,极易出现呼吸困难、心率不稳定等症状,从而对血液成分造成一定影响,致使血液检测异常。(2)饮食。患者在饮食后,其血液成分会发生明显变化,极易出现血标检测异常等不良现象。如在血糖、血脂等项目时,相关医护人员一定要嘱咐被采血者在第二天早上空腹进行采血。(3)运动方面:患者在采血之前不易进行剧烈运动,在运动时人体会自动分解出大量糖分、碱性磷酸酶等物质,从而对血标的采集造成一定影响。
            1.3采血时常见的问题
        (1)贴错标签。患者在采血时采用的真空管非常相似,在处理标本时,如果没有认真观看试管不同,很容易出现贴错标本等不良现象。如将抗凝管误贴成干燥管,而后者被贴成抗凝管,无法进行正常血标检测,降低了采血效率。(2)血液凝固。相关医护人员在抽血后没有及时把血液摇匀,使其出现凝固、结块等不良现象,使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3)标本放置和送检。在完成采血后,应及时将试管拿去检测。若将其长期放置在室温下,很容易使试管中血液的血清钾增多、血糖下降等不良现象,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护理对策
        2.1试管的应用
        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和检测内容,根据患者检测项目来选择合理的试管,并确保试管上的标签和患者所检测项目一致性,在完成血标采集后应把试管放在指定位置。

如本院红色管塞的试管主要用来收集血常规、血型等,相关医护人员在完成血标采集后,应准确选取红色管塞试管进行收集,并将这一试管放置在相应位置。
        2.2患者护理
        (1)在患者的化验单出来后,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把化验结果一一向其解释清楚,维护其知情权,使其放下紧张和担忧的心情。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带领患者绕医院走一圈,向其介绍本院的环境和机械设备,使其放下焦虑的心态,保持平稳心情去抽血,确保血标检验准确性。(2)在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端正的坐姿进行抽血,而对待年龄较高或具有晕血症状的患者,可以为其专门设置一个采血区域,他们可以保持平卧姿势进行采血。如患者监测的是血糖、血脂等项目时,应让其做好禁食等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确保血液监测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护理质量,为本院医护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在采血过程中的护理
        (1)合理的采血时间。通常采血时间会在早上,此时患者保持空腹状态,且心情比较平稳,且最好的血液采集时间在患者醒后2-9小时之间。(2)正确的选择患者采血部位。选择血管较清晰且容易扎针的区域,且一般选取外周静脉、桡动脉等血管,在完成采血后,患者需要按压扎针的部位,避免其出现淤青等不良现象,确保下次还能全用这一血管进行采血。(3)规范使用采血袋。采血袋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静脉压力,从而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4)正确的采血方法和采血量。首先,在采血时,相关医护人员要确保注射器和容器处于干燥的状态,按照合理的速度进行抽血,以便容器中出现泡沫、溶血等不良现象。其次,一定要合理的运用止血带,当患者进行消毒区域的安尔碘被吹干后,才能进行扎针处理,以此避免溶血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再次,医护人员不能因为工作量的繁多而加快采血速度并进行挤压操作,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监测质量。最后,抽血量对血液的监测也有着一定影响,如在对血沉这一项目进行检测时,血量不够,监测结果会偏低,而血量过多,血液很容易在试管中出现凝血等不良现象。(5)适当的按压方法。在完成采血后,相关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对扎针部位进行处理,而面对凝血功能较差的被采血者,医护人员可以帮他按住扎针部位,以防出血。(6)血标本采集及时送检。在完成血标本的收集后,应快速将其送去监测,以免其在室内停留时间过长,对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血液受到频繁的碰撞,致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破损等不良现象。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血标本采集这一监测疾病的方式在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弊端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摒弃传统的血标本采集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探索血标本采集护理对策,在此过程中以患者为主,记录其是否有晕血等不良症状,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血液监测,降低血液监测不准确的发生率,以此提高本院护理水平,使患者能够安心的进行血标本采集和监测。
        参考文献
        [1]杨影. 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69-170.
        [2]周乐坤,董春华. 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疗,2012,31(17):191.
        [3]杨志芳. 体检科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2):354.
        [4]邢玉荣,尹惠卿. 体检科血标本采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0):2260-2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