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美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选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患者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在运用不同护理模式后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开展之前抑郁(SDS)、焦虑(SAS)评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依从性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都十分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脑梗死;负性情绪;依从性
引言:
脑梗死是近年来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脑部血管出现血栓而造成动脉血管狭窄或者堵塞,进而引发供血障碍,导致缺血或缺氧坏死。此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致残率、死亡率也都相对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发病后日常生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会伴有各种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建立。本研究主要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1.6±3.5)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2.4±4.3)岁。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3)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和善的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并且全面掌握患者的基础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形成积极配合治疗的意识,树立患者良好的自信,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突出患者亲人的作用,要求其做好陪伴工作,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二,健康教育。通过医院印发的宣传手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了解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康复方法,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给予患者良好的人文关怀,从而版主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并且要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第三,放松治疗。为患者营造轻松、温馨的环境,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鼓励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锻炼,从而放松患者的身心,避免抑郁、焦虑情绪的产生。第四,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可以是相同科室、相同病房的患者见交流,彼此间分享治疗体会、心得等等,更好的消除患者的顾虑。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s)和(%)分别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群中脑梗死发病率正在不断的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等症状,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护理,而传统护理模式缺乏心理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便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患者构建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几率和提升康复护理依从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4):415-416.
[2] 尹娟.综合护理在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4):4411-4413.
[3] 肖明泽.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