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萍
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柯桥分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3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社区失能老人心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某居住的60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心理疏导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仅给予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导。采用SCL-90量表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CL-9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失能老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疏导疗法;社区失能老人;护理;应用
引言
解决独居老年人养老问题,国家层面,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层面,建议通过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家庭层面,除出台相关政策外,还要注重引导亲属在老年人养老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在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老年人经济、物质、情感和日常照料的需求都能从家庭获得满足。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转变逐步完成,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明显。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所带来的子女流动虽然总体上提升了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但也使得不同代际家庭成员同社区或同村居住、相守的格局被打破,与配偶居住或独居的老年人数量和比重快速增加。本次研究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社区失能老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某居住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失能老人。纳入标准:年龄≥60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60分;在社区居住>1年;意识清楚,能进行日常交流。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及精神病;语言表达不清楚,沟通有障碍。其中男28例,女32例,男性平均年龄(76.53±3.51)岁,女性平均年龄(77.39±3.24)岁。将60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主要咨询方法
心理疏导疗法。该疗法通过咨询师和求助者互动,实现疏导信息与反馈信息转换,经历心理问题的认识、实践锻炼、改造性格三个阶段,进而改变求助者固有的、歪曲的认知过程,提高其主动应对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达到帮助求助者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1.2.2咨询过程
对失能老人的咨询在固定的时间每周六或日干预1次,周期为6个月。(1)收集信息与建立咨询关系,共同制订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了解失能老人的问因,当前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相关因素,收集相关的个人成长史、家族史、既往史;引导老人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其某分享其对自己心理问题的理解,共同讨论经过几个咨询周期的咨询所能达到的目标,围绕这些咨询目标制订相应的咨询计划。(2)识别和挑战病态思维,提高问题认识阶段。经过前面几次咨询,认识到应对心理障碍要从认识自身心理问题开始。引导老人认识恐惧、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枝叶)是由于对事情不放心,顾虑太多、害怕引起的(树干),焦虑、恐惧之“怕”是过于谨慎、自我中心、要求百分之百放心等过分追求完美的性格(根)和自幼父母外地打工,被辗转多人照管抚养,且父母要求严格,期待较高(壤)引起的。(3)针对问题,反复实践锻炼。通过“提高认识阶段”的咨询,老人对自身心理问题基本了解,逐步引导其运用心理疏导疗法的“知行合一”技术,反复认识实践,“习以治惊”,达到面对心理问题不害怕、不逃避的目的。引导其建立新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4)效果巩固,准备结束,预防复发。随着咨询的进展,老人的问题明显改善。与老人共同探讨结束咨询,引导其总结在咨询中的收获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CL-9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基本路径。(1)“为谁提供服务”。理论上,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老年人。但是,在有限的城市社区医养服务资源约束下,考虑到自理老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利用率并不高、无意利用社区提供的上门服务的实际情况,失能、失智老人易遭养老院拒收的尴尬局面,以及普通家庭照顾失能、失智老人存在沉重经济、心理负担的现实窘境,建议,现阶段应将城市社区医养结合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轻中度失能、失智老人这一刚性需求群体。在优先满足该群体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同时,要综合考虑计生特殊家庭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低收入老人等特殊对象群体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今后,随着“60后”等“新生代”老年群体康乐养生意识的日渐增强,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的日益完善,可逐步推进以全体社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2)“如何提供服务”。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供给主体三方因素,可以尝试建立“相对固定的生活护理服务+相对灵活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形式。生活护理服务主要是由职业养老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场所和服务内容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康复医疗服务则是由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支援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场所和服务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调整。比如,在服务场所的选择上,以方便老年人获得优质健康服务为原则,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内容方面,既有线下“面对面”的基本医疗、康复指导等服务,也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慢性病远程诊疗管理等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失能老人,实施心理疏导疗法能够改善老人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任超波.基于医养理念下的社区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2]陈艳.城市“特殊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需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9.
[3]黄丹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4]许琪.个案工作介入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社会支持探究[D].扬州大学,2019.
[5]牛乾坤.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