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年第11期   作者:徐晓丹
[导读]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
        徐晓丹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10003
        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分诊、运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缓解疼痛时间(54.76±4.35)min、住院时间(9.63±2.55)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缓解疼痛时间(89.37±5.72)min、住院时间(16.42±3.21)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3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5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缩短了急救时间与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存活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且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能够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同时还需保证急救操作的准确[1]。据统计,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死亡,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与21例,年龄为38-78岁,平均年龄为(57.75±3.87)岁;心脏功能分级I级与II级分别为31例15例;梗死部位前臂、下壁、前间壁、下后壁分别为19例、16例、8例与3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分别为26例、14例与1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与19例,年龄为39-77岁,平均年龄为(57.35±3.26)岁;心脏功能分级I级与II级分别为30例16例;梗死部位前臂、下壁、前间壁、下后壁分别为20例、17例、7例与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分别为28例、13例与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2]:均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均被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未出现心脏骤停、休克等临床表现,患者及其家属熟知本次探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心脏功能缺失、精神障碍、肝脏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在接到患者打来的电话,立即出车到达现场,将患者送至救护车,并在转运途中实施急救措施。
        给予实验组急救护理路径[3]:1-3分钟,在接到患者电话到达现场,在此过程中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初步的了解,并指导现场人员实施自救。(1)3-5分钟[4],到达现场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多项指标,对病情进行评估,实施气道开放、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2)转运,在转运的途中,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体位应为平卧位。与医院保持联系,通知心内科、ICU等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3)1-2分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再次诊断评估,判断是否有溶栓禁忌症[4]。(4)在到达医院后[5],若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症,应当直接运送至ICU;若患者不存在溶栓禁忌症,直接运送至导管室。需做好整个过程的交接手续。(5)在结束后,协助患者补办有关手续,并做好急救记录,对救护车上使用的药物进行统计等。
1.4 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急救时间、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分诊、运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其发病迅速、病情危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6]。患者的冠状动脉在发生闭塞后18分钟,心肌细胞会出现坏死现象,3个小时坏死的区域将达到一半以上,6个小时患者将出现透壁性心肌梗死,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18分钟内,打通患者的冠状动脉,挽救患者的心机。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急救时间得到增加,有助于后期的治疗。急救护理路径是一个科学的急救护理方式[7,8],将急救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对不同时间段需要做不同操作步骤,做详细说明,避免了操作任意性,也避免了急救操作不同步骤的衔接问题,使整个急救措施更规范、更有条不紊,节省了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分诊、运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了急救护理路径能够为患者在入院治疗前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实验组患者的缓解疼痛时间(54.76±4.35)min、住院时间(9.63±2.55)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缓解疼痛时间(89.37±5.72)min、住院时间(16.42±3.21)d,显示了在急救路径改善了住院情况,促进患者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与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急救路径严格规范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期的研究结果一致[2,4]。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缩短了急救时间与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存活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芳,张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4):670-673.
[2] 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8):1272-1274.
[3] 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2):83-85.
[4] 刘蕊,李颖,佟贵权, 等.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10):1228-1231.
[5] 陈双燕,梁肖婷,甘建敏.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4):94-95.
[6] 吴敏.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1):105-106,107.
[7] 黄忞斐,徐娴,钱雯.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7,(8):891-892.
[8] 王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0):1-3.

        作者信息:徐晓丹,女,1989.11,汉,上海黄浦区,本科,护理,护师,上海长征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护士,13641745160,210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