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亚男 才晓鹏
呼伦贝尔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摘要:目的对于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护理科室当中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以此来对两种护理方式在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病历书写质量、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护理当中,对于无缝隙护理应用效果非常明显,除了可以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综合提高医院护理科室的护理质量,并且也能够获得医院护理人员对其护理模式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采取无缝隙护理;效果
护理是临床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积极提升护理质量是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通过提升护理质量可降低各类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无缝隙护理管理旨在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提升并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尊重护理人员的个体化性格特点,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护理质量。本文将着重探究通过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改善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护理科室当中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中,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且上下限年龄分别为45岁和21岁,年龄均值为(27.9±1.5)岁;最长工作时间和最短工作时间分别为13年和1年,工作时间均值为(5.23±2.20)年;其中包括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12名和20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人员为22名,全日制大专以下人员为13名;观察组中,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且上下限年龄分别为44岁和21岁,年龄均值为(27.2±1.4)岁;最长工作时间和最短工作时间分别为13年和1年,工作时间均值为(5.02±2.25)年;其中包括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12名和20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人员为23名,全日制大专以下人员为12名;两组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工作时间、职称以及学历等基数资料组合情况比较,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下进行研究,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相关指标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护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给予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相关护理问题尽可能的给予回复。
1.2.2无缝隙护理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给予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首先,需要建立无缝隙护理小组。根据所有参与此次研究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职称、学历以及工作和管理能力,进行责任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主要包扩3名主管护师以及3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由主管护师对每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分配并采取量化处理,护理人员主要给予患者相关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并严格按照临床医嘱实施护理内容;主管护师通过常规的查房、例会方式对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进度并指导。其次,需要科学排班。由护理主管根据现有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排班处理,对每名护理人员均实施责任制,严格执行全天8小时在岗和24小时负责的制度,不仅需要在前一周将本周的护理工作进行安排,还需要采取“留言卡”制度,在交接班时由护理人员将主要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留言,做到无缝隙对接患者的护理情况。最后,构建明确的护理质控体系。护理质控体系成员包括本院内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病区护理服务质控小组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由其共同监督和控制无缝隙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并采取一定的量化方式,定期对本院护理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调查,按照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的相关问题和要求及时指导并不断进行完善,构建全方位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
1.3评价标准
(1)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参照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如果问卷评分在81~100分之间,则表示护理人员给予满意评价;如果问卷评分在61~80分之间,则表示护理人员给予一般满意评价;如果问卷评分在60分及以下,则表示护理人员给予不满意评价;(2)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进行护理成效考核并给予对比分析(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29%相比对照组的77.14%较高;且常规组中满意例数为13,一般满意例数为14,不满意例数例数为8;观察组中满意例数为16,一般满意例数为17,不满意例数例数为2;两组相关数据对比(χ2=4.200,P=0.0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病历书写质量、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评分较高,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属于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旨在结合护士临床患者等相关特点,制定科学的临床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个性化特点。对护士排班及工作职责等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为患者提供无缝细的全面护理服务,来积极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同时积极落实好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护理技能水平以及护患沟通技巧。采取人性化的弹性排班制度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确保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护士的护理工作积极性,并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晓艳.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96.
[2]盛丽玲,王晓华.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5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