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教学培训在ICU护士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规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菲菲
[导读] 通过集束化教学培训方式来提高ICU护士对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规范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作为对照组,集束化培训模式作为观察组

        李菲菲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摘 要:目的 通过集束化教学培训方式来提高ICU护士对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设置规范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作为对照组,集束化培训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护士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监护仪的报警频率来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对于该教学模式评价很高。结论 采用集束化教学培训的模式可以激发ICU护理人员对于心电监护报警参数规范设置学习的兴趣,调动护理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降低心电监护报警频率,值得在临床教学发面推广。
        连续24h动态心电监护可以直观的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医护人员诊断及护理的重要依据,能及时反应危重患者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及氧饱和的波形变化,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早期进行诊疗,从而防患于未然[1]。正确的监护参数设置既减少了仪器出现的误报率,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更精准地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醒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的急危重患者,提高了临床的抢救成功率,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性能及报警设置的管理尤为重要。本组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通过对全院100名ICU护士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经我院统一规范培训的ICU临床护士,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对照组:男1人,女49人,年龄23~37岁,平均(27.72+1.25)。观察组:男2人,女48人,年龄21~37岁,平均(29.36+1.32)。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给予理论集中授课、操作演示的培训方式。培训结束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
1.2.2 观察组:通过集束化教学培训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通过对观察组人员的问卷调查及质量检查的形式发现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存在的问题,由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资深ICU护士担任组长,选5名具有三年以上监护室工作经历的护士作为成员,成立心电监护质量监控小组,针对问题先规范统一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再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讨论、考核不同病人的心电监护要点,制作理论授课资料,分批分组进行培训。
由护士长、心电监护组长及教学护士组成考评小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定期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报警参数识别、设置及处理的考核及指导,根据新的标准进行组内的专业培训,在实践中更新和改进。③制作安全警示牌,监护仪报警管理工具,挂在每台监护仪上,警示护士自觉设置报警参数,同时编制一本监护仪报警参数规范设置手册,便于使用中可以查阅。④建立工作坊,进行小班制的教学,有利于人员集中,更好的为护士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现场出现问题及时指正。进行床边教学查房,对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心电监护组长组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从而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士对集束化护理教学的满意度,两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临床综合能力,观察培训前后的监护仪报警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对集束化的培训效果评价
        对照组满意度为82%,观察组满意度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据国内外调查发现在临床工作中报警参数的合理设置仍是容易疏忽的环节。在监护仪的使用中大部分的护士默认设置为仪器本身的自动测量及连续监护模式,没有意识到这种系统统一的设置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2]。对于有些低年资的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在监护仪的报警设置方面知识较为缺乏,在临床操作中,不能完全正确设置监护仪的报警参数,特别对于生命体征波动比较大的重症患者,一旦出现误报警较多,护士的敏感性就降低,对于护理人员产生干扰,容易使得有对监护仪产生反感的不良情绪[3]。当前提高护理质量是提升整个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4]。传统带教方式以临床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经验指导护士的教学,这种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够系统规范。集束化教育培训是对教学培训的改革和创新尝试,意图通过对团体分层次、小范围的规范化培训,递进式提高培训效果,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月群,杨敏,殷雅琴.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调查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4,13(4):326.
[2] 潘红英.监护仪系统设置时间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25(23):2181
[3] 曹玲,仲悦萍,陈晓艳.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管理在神经外科监护交接班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2016,16(18):220.
[4] 赵艳丽,杨娟,赵星.ICU新入职护士多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10(20):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