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老”模式下的社区适老化空间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薛利民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时代背景下,智能化养老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应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时代背景下,智能化养老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应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为优化社区居家养老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幸福感,智能监测及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辅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室内物理环境智能控制技术被国际学术界和老年服务产业广泛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空间优化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与之相应的养老服务却供不应求,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国社区模式正从传统社区向现代化新型社区转型。
        1“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依托共享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内大量的闲置设施、闲置空间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国内外已经纷纷推出了共享办公,闲置公共设施短期出租等新的模式。“华粮网+”养老服务模式,是参考已有的公共资源创新利用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养老、医疗、生活服务等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现了“互动养老”的理念,科技手段与传统方式结合,使养老模式能够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床位式”养老,提高信息技术和服务效率,形成智能化、专业化、亲情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2“互联网+养老”模式下的社区适老化空间优化
        2.1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智能化设计策略
        在日常生活辅助设计和健康安全防护设计方面,整个设施可以使用智能物理环境调节技术,智能化地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及灯光照度,在老人居室配备新风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为监测老年人的上下床活动,防止老年人摔倒,可在老人居室地面、床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为监测有认知症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可以在设施公共空间墙壁上装设红外传感器,识别老人在特定环境内的活动状态;在老人居室和卫生间安装紧急求救按钮,紧急状况下一键求救自动报警,完善第一时间救治;在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设施活动室、护理室装设虚拟现实设备,让老人可以进行康复运动。在减少孤独感设计方面,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老年人更真实地与朋友及家人沟通和联络,或在设施内配备智能机器人,陪伴老年人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针对医养结合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设施应与城市医院和医疗保障系统合作,关注健康防护设计,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建立老年人网络医疗档案,实时获取、传输、访问和管理设施内老年人的生理信息,方便医生管理老人的健康生活。
        2.2室外空间环境
        室外空间设计要注重功能性和服务性,打造不同类型功能空间,服务不同人群;要注意动静分区,根据老年人需求的差异,设置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此外,还可以设置个性化空间,比如园艺空间、读书角,帮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这些空间要避免布置于微气候条件较差的区域,以免使用效果不佳。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空间的利用,比如较小的场地可以用来建造小花园,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活动空间的性能要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在社区人口结构发生改变或者现有功能与社区需求不匹配时,对空间功能进行置换,改造成居民需要的场地,实现室外空间的“弹性发展”。


        2.3起居室的设计
        需起居室的设计应该布置在南侧,因为自然光照对于老年人的活动很重要,我国相关规范中对居住用房提出了“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宜小于2h”的设计建议。同时随着现代家庭护理需求的增加,老年人对于卧室的依赖越来越重要,首先卧室内要满足轮椅通行和移动的要求和人工护理的必要空间,因此扩大卧室空间的面积缩小起居室的面积,遵循“小起居大卧室”的设计原则。针对老旧居住空间狭小的弊端,将老年人的卧室空间扩大,尤其是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预留空间可使轮椅使用者独自调整通行方向的距离为最低标准。将室内的开关位置都安置在距离地面900mm处;插座的位置都调整到距离地面500mm处;室内的照明灯具高度要适当降低,便于更换灯泡的需要;在房屋内设三处照明总开关,确保使用者方便开关灯;门把手的位置设在地面以上900mm处,确保轮椅使用者也可以轻松够到。
        3建立社区康养服务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社区康养服务业横跨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门类,建议政府建立集中部门牵头机制,统筹协调街道居委会、卫生、医疗、民政、住建、社商、人社、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部门,制定行业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开展环境适老化改造,推动适老宜居社区建设,促进行业蓬勃发展。物业管理企业应主动转型城市有机更新运营商,提升全产业全链条服务运营能力,盘活睡眠资产,补充优化社区服务业态,解决民生问题。相关生产制造、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行业,针对老龄化逐步加剧的市场需求,应该主动进行适老化驱动的创新升级。充分利用5G和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建立社区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监控老年人安全和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危险及时救助;方便居民了解信息,促进交流互助;及时了解需求动态和趋势,帮助企业调整优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社区康养服务业发展。
        3.1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是社区养老的关键,需保证质量和数量。根据建筑规范的要求,我国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比例是5%~15%,而国外全龄化社区配套设施占比要求不低于15%,可以学习国外先进案例,将配套比例提升到15%以上且向外辐射,将社区内的配套设施向城市开放,以缓解城市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在具体的功能服务方面,主要有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教育和商业等内容。考虑到不同人群诉求的差异性,可以将不同种类设施进行混合,采用小规模、多功能、分散的方式,结合生活圈的构建,分单元布置在社区内,确保养老服务在社区内的全覆盖,既提高了设施使用率,又增加了老年人的交友机会。配套设施的设计还要为远期规划留有弹性空间,用发展的眼光多方面考虑居民的动态需求。
        3.2改善户外景观环境
        一方面要增加绿地面积,另一方面改造场地环境。对于老旧小区不仅要改造景观环境还要改造绿化环境,适当增加绿色植物和扩展绿色空间,规划好绿色植物的成长区域,让绿地更好地展现它的实际功能,可以在小区内种植果树或多样的花卉,让老人有户外散步的好去处。若老人多喜欢活动,可以为老人留一处可以种植植物的区域,这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生活,还让老人有了生活信念。绿色植物要注意种植密度和混搭效果,不仅要为老人留出足够阴凉的活动场地,还要为老人留出安全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要及时清除,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对于场地改造,由于老年人能活动的场地必须是平缓、无阶梯的,因此必须保证老人经常活动的广场、各个场地出口等有无障碍设置,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交流场地。
        结语
        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都在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水平,取得了一些效果。可以说,“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正逐渐成为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有效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的正确途径,亟须大力推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EB/OL].[2017-03-15].
        [2]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EB/OL].[2019-07-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