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中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董亮 金炳海 张詹骏
[导读]
        景宁农业农村局
        景宁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发展传统规模农业空间受限,养蜂业作为空中畜牧业,既不需要饲料也不与种植业争占田地,是推进实现农业“立体化”的良好补充,是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景宁充分利用山区森林蜜源植物优势,着力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中蜂产业,生产“品质优、口感好,品牌响、利健康”系列蜂产品,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中蜂产业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在区域布局、技术支撑、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短板,如何促进中蜂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地一个重要课题。
        1.景宁中蜂产业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条件。景宁气候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8℃,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6.7℃,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3℃。冬暖春早,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非常适合中蜂的生长和繁衍。
        1.2蜜粉资源丰富。景宁地处浙南山地中部,境内绝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88%以上,有400多种蜜源植物。景宁县21个乡镇(街道)境内立体气候明显,生态植被良好,境内的大均、大际、炉西峡等旅游区原始风貌浓郁,自然生态独特,生物资源珍贵集中,成了中蜂的“生态乐园”,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狼牙刺、槭树、椿树、向日葵、鸡柴骨和荆条等。据调查可以生产药用特种蜜的植物有远志、丹参、薄荷、蒲公英、车前子、菊花、荆介、枸杞子、金银花、山萸、黄芹、柴胡、土党参、何首乌等等,为中蜂养殖和生产特种药用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中蜂抵抗力强,适应性强,发病少,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采蜜,产量稳定,产品价值高,自身饲料消耗少,对景宁县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非常适合山区饲养。
        1.3养殖历史由来已久。过去小农户利用山区自然蜜源,在房前屋后、阁楼上等处放置蜂桶小规模饲养,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社会趋势,中蜂百花蜜日益受到市场青睐,中蜂养殖综合效益高、回报良好,中蜂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同时又不占地、不污染环境、是农户增收的好渠道,2017年以来景宁高度重视中蜂产业发展,通过两山(一类)资金专门安排600万元用于中蜂产业的推动与扶持。
        1.4产业增长飞速。中蜂养殖量已由2016年的4198箱增长至当前的21300箱,翻了5倍多,年产值达2100万元,累计建成省级中蜂养殖示范场2家、省级中蜂规模养殖场3家、中蜂成熟蜜基地1家、中蜂授粉基地1家,标准化蜂蜜加工中心2家,中蜂体验园1家、中蜂科普园1家,家地乡还围绕“甜蜜”文化举办起了蜂蜜节等系列活动,中蜂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发展的共识已基本形成,产业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养殖技术得到了不断优化改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助农增收脱贫上的效益正逐渐显现。
        2.景宁中蜂产业存在的问题
        2.1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中蜂产业从业主体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绝大部分以少量零星蜂箱的小农户为主,这部分主体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极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当前,养殖20箱以上的主体有185户,蜂农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多数是小学和初中文化,接受新技术知识水平有限,对活框养蜂等新技术的认识普遍不足,疫病防治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养殖技术水平低,平均每箱年产量只有6斤左右,蜂农收益还有待提高。
        2.2市场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景宁中蜂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蜂蜜滞销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缺少销售渠道,多为自产自销,销售对象为本县居民、亲朋好友,少部分网络销售,销售客户不稳定,销售范围窄,销量少。蜜产品销售链条短,缺乏产销衔接,致使蜂蜜产品不能进入大市场。

目前,景宁只有2家蜂蜜生产加工中心,部分蜂农因为需要收取加工费和“蜂蜜加工后会破坏原品质”的认知,而没有进行加工,所以不能进入超市、网络媒体等销售渠道。二是蜂农之间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都是各自发展,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家价格、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销售网络和技术规范。三是在政策的助推下,掀起了一阵“中蜂养殖”狂潮,甚至出现盲目跟风现象,部分养殖户盲目求大,一次性引进200多箱的中蜂,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空箱现象严重,造成中蜂养殖补助项目绩效不明显。
        2.3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景宁县注册了花旺、畲蜂园、桂钗等5个蜂产品商标,但呈现出规模小、牌子杂等问题,产品尚未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缺乏竞争力,市场认可度低,同时,蜂产品以原蜜为主、产品单一,没有进行精深加工,附加值低。
        3.对景宁发展中蜂产业的几点建议
        3.1加强技术培训。编制成熟的中蜂技术流程,组建中蜂产业技术服务队,面对面、点对点进行中蜂养殖技术指导,通过中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采取“蜂种本地化、蜂箱活框化、防虫物理化、采蜜成熟化、产品绿色化”的“五化”技术模式,确保中蜂养殖场生产的每个环节和每道工序到位,进一步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3.2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的总体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加大对蜂蜜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申办蜂蜜生产许可证,研发蜂蜜饮品,养生保健品等多个蜂产品品种。结合全域旅游,深入挖掘蜂文化,开发养蜂人家、蜂事体验、蜂群认养、蜂疗养生等多种业态,促进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结合养生和生态休闲旅游,促进蜂业经营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健康”转变,实现养蜂业与旅游文化、养生文化互动发展,拓展养蜂业的休闲旅游文化功能。在家地乡建成了景宁县首个中蜂体验园,喝蜂蜜水、吃蜂蜜菜、观赏蜂授粉、传播蜂文化,体验蜂趣,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3.3打造销售平台。成立“景宁县中蜂产业协会”,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制定相关标准,开展农户养殖技术培训、对蜂蜜进行质量管控以及组织销售等,形成“利益联结、共享共赢”的机制,建立“农户+基地+协会+营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流通渠道,推进订单销售、酒店展卖、电子商务、旅游商品等多种多种营销体系。
        3.4打造品牌工程。由“景宁县中蜂产业协会”注册一个商标,打造中蜂公共区域品牌,解决“品牌杂、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通过走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把中蜂产业培育成高效益的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介,制作景宁县中蜂宣传语、宣传片、短视频等,全方位扩大品牌影响力。推进蜂业精品化建设,结合养生和生态休闲旅游,建设生态休闲观光基地、养生馆,实现养蜂业与旅游文化、养生文化互动发展。同时严格落实养蜂场(户)蜂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养蜂日志,健全养殖档案,规范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构建规模养蜂场电子信息平台,强化可追溯全程管理制度,推进蜂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蜂病防控,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
        3.5强化平台打造,培育产业特色。蜂蜜作为传统的养生食品,长期受到社会大众的追捧。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社会乃至全球对于健康养生产业的关注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景宁的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出产的蜂蜜更是养生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相关产业主体体量小,分布散,产业链不健全一直是困扰景宁中蜂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紧密对接“景宁600”这一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充分发挥好景宁的生态优势,蜂蜜的品质优势,做好产业标准制定、特色品牌打造、产品销路拓展、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借助“景宁600”(农合联)综合服务中心与“景宁600”加工服务中心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实现统一营销、统一加工,进一步补全、补强产业链,围绕“养生保健”这一热点概念,努力将中蜂产业培育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县域特色产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