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探微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卢文婷
[导读]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同时林业资源还是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要素,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可以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0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同时林业资源还是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要素,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可以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实践中,要充分意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的重要性,采取适宜的手段开展林业建设,从而获得好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措施;分析
        1林业产业生态功能概述
        1.1 维持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生態系统,主要包括了地被植物、草、灌木、乔木这4个主要部分,而且每个部分都分类详细,种类丰富。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由此在一个环境下形成一个庞大的森林系统。因此,林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2 避免水土资源的流失
        树木具有非常庞大的根系,因此具有很强的储水作用,通过吸收大自然中的水分,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量,在有效储存水资源的同时,保持了土地资源,避免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大面积的森林系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避免水土流失的出现。
        1.3平衡生态资源
        对于森林来说,本身便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广大生命物种的主要家园,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了相应的场所。而植被的存在,也为广大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资源,从而对广大生命起到了相应的保护效果。这样一来,人类便会和野生动物完全分隔开,彼此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正是因为这一因素,我国理应对现有的森林资源系统展开全面调整,以此保证其基础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匮乏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是森林资源相对较少。然而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森林资源,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了森林资源匮乏,加之水土流失、水污染、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2.2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管在整体上对林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但是还存在一些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如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旧村庄改造、土地复垦等工程中将原有的草皮、杂树清理,尽管这些植被的经济价值不高,但是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将其砍伐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在林区规划的过程中,一些植被的观赏性较强,但是未经过考察就盲目种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如一些植被强大的根系会吸收过多水分,吸收其他植被和微生物的养分,进而对林区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健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虽然如今,国家政府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在短时间内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尤其是林業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健全相关法律政策,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奖惩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亟需进行改进。
        2.4 湿地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湿地资源受到了严重干扰、威胁和破坏,主要包括污染、围垦、淤塞、过度割苇和砍伐、过度捕鱼和狩猎等。

其中,国垦和淤塞是河南省湿地资源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如黄河由于河水含混沙量过大,河道淤塞,形成了悬河;黄河周边农民在湿地上耕作,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植被类型,影响了水禽等动物的活动,不利于水禽栖息;同时,农事活动的开展干扰了动物的栖息场所,限制了其活动范围,导致其数量减少,栖息地转移。
        在城市周围的河流与湖泊,由于严重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水体在不同程度上减弱或丧失了湿地生態系统的功能,而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药的施用。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受到破坏的较大原因,直接破坏湿地基底,特别是将水体与陆地相接的地带转变为农田,破坏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尽管目前我国湿地得到了治理,但一些海岸、湖泊、溪流、水库等污染情况仍较为严重,威胁着湿地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运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
        大面积的林业生态具有御防风沙、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农田等作用,也是低碳经济的来源之一。根据科学研究,林业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其自身价值,对社会经济效益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要运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目前,人们已经利用高科技的无人机技术进行森林测绘、森林防火等工作。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沙漠植被网格化种植,运用科学灌溉技术进行林业生态的管理。在适合的区域运用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方式,实现退耕护林,在农村采取以农为主、间作套种、科学管理等方式,有效建立了林业生态的发展摸式。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林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懂技术、爱环保的高素质林业人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
        3.2健全林业生态的保护体制
        目前,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在沿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前进,我国相关林业部门也大力提倡低碳环保。所以,建设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需要通过科学实际的考察,健全森林服务保障体系。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做好科学严谨的布局和管控工作,大力支持农业建设工作的发展,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为林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参与林业建设工程。尤其是对林业工程招标阶段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筛选,保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研发适宜本地的先进技术,保障当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保证工程的质量。
        同时,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建设相关的数据分析库,为林业项目提供强大的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和整合优化,提出技术性指导意见,保证成果的验收效果。充分调动各行各部门的人员高度参与,提高其使命感与责任感,保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进行,保障整个过程中的连续性、参与度和重视度。统一规划、共同建设,保障生态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我国林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种植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技术人员协同工作,互相成为一个整体,完善林业的管理体制,使项目整体得到更好的保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和推进,必定会带来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高。
        3.3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强化思想认知
        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的执行力。想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了解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工作具有多元、复杂的特点,需要多个部门及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其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目标。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增加林业经济企业发展资金投入量,通过一些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引入,合理运用人工补植方式,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空缺区域补植高等树种,对林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完善,有效提升林业经济的生态效益。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与林业生态保护之间相配合,并且可以充分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对林业产业的合理开发,将生态保护视为最基础的条件,进而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让群众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创设生态保护基础下的林业经济发展制度,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有效地将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高度结合起来,保障现代社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斌.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成功营销,2018(12):23+25.
        [2]王淑红.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2):182.
        [3]马灼兰.刍议生态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J].农家参谋,2018(2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