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探究 张维萍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张维萍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尤其是城市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身份证号码:51302219810604x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尤其是城市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根据目前的环境保护情况,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其监测数据直接影响人们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而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其应用情况直接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技术应用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时,将直接对环境保护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对策研究
        在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现象经常出现,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我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有所提升,通过环境监测与质量控制,可以控制污染环境的各种因素,对环境质量的水平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由于受到物质因素与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的限制,在目前的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展开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工作质量。
        1 环境质量检测控制关键因素研究
        1.1 环境监测的流程
        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工作流程对于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实施规范化的环境检测流程。在一般的情况下,环境监测的流程包括采样的工作、对样品的处理与保管,对结果的分析等等。在样品处理以及结果分析中,需要工作人员应用专业的技术操作检测设备,并且根据最终结果,获得相关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环境监测的结果。在工作流程中,一旦某一部分不能按照标准实施操作,或者流程的顺序被打乱,就会导致监测问题的出现。
        1.2环境监测技术不先进
        我国环境保护起步得比较晚,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当然就更晚,因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受这一因素影响,环境监测的结果往往很难全面反映出真实的环境质量状况。首先,由于在监测中大都是采用的单因子分析方法,因而对监测结果的分析缺乏透彻性;其次,由于监测指标的针对性不强,因而监测数据无法形成令人信服的说服力;此外再加上受资金支持、人员配备、设备和技术等投入力度欠缺而导致的监测频次不足的影响,以至于监测得到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无法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
        1.3重视度较低
        环境监测在现代社会中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但根据目前的情况,环境监测的实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重视度不足,导致其日常工作质量较差,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政府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容易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这样就会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各方面投入均较少,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最终影响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一些社会企业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更是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相冲突时容易将经济发展放在环境保护之前,导致环境监测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1.4工作成本较高
        对于政府部门,其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工作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政府部门的整体经济负担。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部门因财政支持较少而很容易将应该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用在其他工作上,或是将财政规划中在环境监测工作上分配的比例不能达到基础标准。对于社会企业,其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的成本较高将直接导致其经济效益下降,加上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时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污染处理,更容易给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阻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导致其不愿意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环境监测。


        2 环境质量检测控制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对管理的关注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工作制度进行再度的研究与审视,根据实际工作发生的变化,对具体的制度内容作出修改,应用工作的制度提升工作的总体水平。其次,在管理中,要对流程控制的因素给予关注,确保工作的流程与流程计划的一致性,在员工的培训以及规则制定中,对流程操作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制定奖惩措施。最后,要强化对环境检测与控制工作的监督,一般情况下,上级部门和国家的相关单位,会展开对环境检测控制的监督,外部监督的力量与内部监督的力量能够同时地发挥作用。在不同的工作阶段,需要应用的监督手段与监督的程序也是有所区别的,在样本的采集阶段中,由于样本对工作过程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监督的严格程度需要有所提升。数据的总结与分析阶段,要进行数据的复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2现场检测样品管理
        为了保证采样样品能够准确反映现场监测结果,需要对样品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其发生变异问题,或者说是将样品变异情况控制到最小范围内。具体来说,需要对样品运输、保存工作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现场添加固定剂,针对不同存储环境采取针对性的保存措施。在具体现场监测采集过程中、样品运输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科学应对策略,严格保证样品的质量。在样品交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对任务单、采样计划、采样记录等进行有效的对照,并对所有的样品进行检查清点,只有保证准确无误后才能签字验收。如果在交接环节中发现有问题,则可以拒收,并建议其及时进行补采。
        2.3在仪器设备控制方面
        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抽查、校准和保养,为了保持仪器设备精密性和准确度处在长期良好的状态,还要为仪器设备配置自检校准仪,以增加无人情况下仪器设备的自检、自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当今社会技术迭代频繁,只有保证仪器设备具有先进水平,才能保证监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2.4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工作通常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其主要是因为环境监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均需要在良好专业基础上完成,尤其是各种数据的分析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实际上环境监测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较少,并且求职意向较差,因此可采取提高薪资福利的方式吸引人才,但需要将人才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避免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同时,在开展工作人员管理的过程中可对其进行定期培训,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让其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以此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并提升整体工作质量,满足环境监测的人才要求。
        结束语
        环境监测与质量控制的工作中,影响工作的因素较多,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应用适当的手段,保持其中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解决策略的研究力度。分别从管理能力的强化、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设备的维护与更新中,优化工作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现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国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06):162-163.
        [2]郑国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46+49.
        [3]彭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1):127-128.
        [4]黄俊英,李明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