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管理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1.王春艳 2.张晶东 3.苏新红
[导读] 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农业污染现象。
       1.王春艳   2.张晶东  3.苏新红
        1新疆昌吉市农村能源站
        2 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人民政府
        3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831100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农业污染现象。相对来说,污染范围偏大,且存在一定的潜伏性,面源污染的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对农业生产的效益将带来极大影响。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来看,与农药、肥料的不合理应用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还受到各类生活垃圾,粪便以及气候因素等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来看,农药以及化肥污染所以引发的农业面软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土肥管理措施改善当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下文在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污染现状进行分别阐述后,探讨运用土肥管理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土肥管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面源污染

        目前来看,我国农牧业的发展态势较好,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以及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土壤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此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各类排泄物的不合理处理也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加剧,这也将反作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严重限制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引发面源污染问题的原因,探究运用土肥管理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
        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成因层面来分析,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由于土壤中自身存在的毒性物质,如重金属元素含量过多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称之为天然污染;另一方面指的是,土壤本身为健康土壤,而在遭受人为破坏之后所形成的面源污染问题,此类问题被称之为次生污染。目前所研究的面源污染问题多数由人为因素引发,其中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量过大,致使其未能被植物所吸收,大量滞留土壤中将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此类问题还可能使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常见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的现象,当农药残留量过大时,便会危及人体健康。此外,畜牧业发展中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也会经由地下水进入周边的土壤环境中,致使产生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威胁。相关数据显示,每年被污染的粮食作物高达1200万吨,此类粮食产品如果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想而知[1]。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一)农药、化肥污染严重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的农药品种种类多达2500余种,年前量超出40万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民均未按照药用量指导科学用药,致使农药的利用率偏低。部分情况下,仅有半数以下的农药可作用于作物,其余农药均会残留于土壤中。另外,我国的化肥年产量高达6000万吨,肥料使用量也在4000万吨左右,但实际上,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利用率普遍不高,这与化肥使用方法存在一定的联系。由于不合理的应用,致使大量化肥滞留于土壤中,这极有可能对土壤健康造成影响,引发面源污染问题[2]。
        (二)养殖污染辐射范围较大
        近些年来,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部分水库周边被开辟成为养殖场。而在养殖过程中,所产出的废水和废物并未进行合理处理,直接排放在环境中。尤其是其中的粪便以及清理圈舍的污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下和周边的河流,不仅威胁周边的生物健康,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农业生产。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业每年的氨氮排放量高达65万吨,占全国排放量的25%左右,引发面源污染的几率高达70%。可以认为,其已经成为面源污染问题的主要诱因[3]。
三、运用土肥管理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结合前文所述,农药、化肥的不合理应用是引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另外,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对土壤健康构成一定影响。因此,结合面源污染问题的成因,可以采取有效的土肥管理技术来提升化肥的利用率,控制农药使用量,减少土壤中化肥和农药的残留量,以此来防治面源污染问题。
        (一)精准施肥,提升化肥利用率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精准施肥措施,其中以测土配方施肥和滴灌施肥方法为主。测土配方施肥指的是,通过对种植区域内土壤条件的合理检测,了解土壤中所需的养分,并且制定科学的施肥措施,以此来提升肥料利用率。研究显示,采取测土定量施肥方法,肥料作用于作物的有效率可高达90%左右,这也意味着仅有少部分化肥残留于土壤中,而少量的化肥残留并不会引发面源污染问题,可实现对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滴灌施肥方法则是指,将肥料直接作用于植物根系,增强肥料吸收率的一种施肥措施。主要施肥方法为在特定的位置装设滴管,根据作物在不同时期的养分要求控制的肥料施加量。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保障施肥作业的可靠性。此种施肥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也可提升肥料吸收量,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长,且由于大量肥料均由根部直接吸收,很少进入土壤,也可起到防治面源污染问题的作用。
        (二)科学管理,减少农药使用量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生长和防治病虫害,但农药的大量应用很可能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且容易危害土壤健康,引发面源污染问题。基于此类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工作,根据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已达成促进作物生长的目标,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采取科学的手段促进作物长势。
        例如,在种植春小麦时,整地之前就应灌足墒水,使其具备较强的保墒能力,并且施加腐熟后的农家肥,对肥料用量进行合理控制,每亩控制在1吨左右为宜。当小麦作物长至两叶一心时,需及时进行灌溉,灌水量控制在每亩70方左右。头水之后的10天左右可进行二次灌水,灌水量为50方左右,之后根据当地的土壤墒情对灌水量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每10天左右进行一次灌水操作[4]。头水之后便可追肥,使小麦作物在不同时期均能有保持水量和养分充足,保持良好长势。与此同时,小麦作物的健康生长,也可表现出良好的抗病虫能力,可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而在部分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则可尽量采取生物捕虫的方式。总之,应在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上,尽量控制农药使用量,谨防出现面源污染问题,对今后的农业生产构成影响。
        (三)其他措施
        针对养殖污染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农业养殖的监管力度,指导养殖户科学处理畜禽粪便以及生产垃圾,严格控制其污水排放量以及粪便排放量,鼓励其采取清洁养殖技术,降低畜禽养殖垃圾排放对当地土壤健康的威胁。
        结束语:由于前期的农业生产中和畜牧养殖中并未关注环保问题,致使出现大面积的面源污染问题,这将对今后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而土肥管理技术是从根源上防治面源污染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已经发生的面源污染现象,而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将土肥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开展,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问题的发生率,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钰靖.平和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9):135-137.
[2]于法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机制为保障[J].农村工作通讯,2020(18):45.
[3]张喜生,王金梅.新疆塔城市土肥管理技术的作用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7):39.
[4]郑戈,熊炜.科技发力  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J].中国农村科技,2019(09):3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