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 刘强
[导读]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大数据与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进行充分结合是当前相关工作的重
        刘强
        宣城市郎溪县生态环境分局        安徽 242100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大数据与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进行充分结合是当前相关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大数据的重要性和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实际的工作形成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执法;环境监测
        引言: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改善相关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一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对目前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工作体系的信息化程度。相关单位在实际工作之中,需要尤其注意大数据应用的这一特性,主动转变观念,进行相关的数据信息化的实践和尝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起环境执法与监督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1 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应用的重要性
1.1促进环境监测的精度提升
        从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所涉及的监测范围和具体任务较为广阔,从而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同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大,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现象较为分散,进一步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精确性。以重金属污染为例,重金属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监测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这一污染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我国整体的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居民的健康生活形成严重的损害,因而对重金属污染的准确监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复杂多样的污染状况对人民群众进行充分解答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极大地的弥补当前环境污染的监测过程中人力不足的缺陷,全面地对各区域内污染状况进行准确监测和及时对污染程度、影响等为民众进行充分解答,强化人民群众环境污染监督防控的意识[1]。此外,在以往的环境污染执法和监督过程中,相关单位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会出现对环境污染状况谎报和瞒报的现象,阻碍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而大数据的应用,则能够确保环境污染状况的实时发布,从而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
1.2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水平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的同时,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领导机构均对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传统的环境执法与监测手段,却难以有效地满足当前相关机构的要求,因此相应的监测措施、监测体系均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从而提升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依托大数据进行环境执法监督工作,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开展的效率,并能够及时地向全社会进行相关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污染监督体系,同时也能够保证后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得以有序的展开。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相关单位有必要在这一理念之下,持续地推进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督过程中的应用程度,确保相关工作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2]。
2 大数据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分析
        大数据的应用固然能够保证相关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但同时大数据过程中的数据透明化也可能导致相关信息出现一定的泄露,并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应当注重对于居民和自身信息安全的保护,并积极地构建起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将公开性信息和隐私信息利用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区分,从而达到在制度层面对隐私信息进行保护的作用。其次,针对相关隐私信息,也需要进行专家制度的构建,有效地避免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混杂,从而达到信息保护的目的。


        以实际的工作为例:要实现信息化体系的建设,相关单位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引入,从而构建起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通过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充分沟通,来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建设。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之后,则需要不断地对信息化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大数据在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推进相应的数据产业形成
        在当代社会之中,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切实地改变相关领域的工作现状,而要确保大数据在这一进程中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应当引导其形成健康的产业,从而才能促进大数据技术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进行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的整体的规划时,相关单位的就应当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大数据基础上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渠道的探索,如在发现和明确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时,通过积极地进行相关信息公开,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环境治理等。这种工作模式之下,能够改变以往环境执法与监测与群众隔绝的局面,并能够与大数据的特征进行良好契合,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同时通过大数据来实施相应的环境监测与执法工作,又能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实现环境执法与监测、大数据产业良性发展的目标[3]。其次,相关单位还需要在自身的工作之中,积极地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链与大数据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单位可以积极地开展与其他的信息化企业、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帮助其加快人才培养进程,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大数据产业链的快速成长,也能够增强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同大数据的相互交流,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大数据在实际工作的应用。
3.2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
        随着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相关工作模式和与之配套的机制必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升级,以增强其适应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相关单位首先要对目前环境保护的整体需求进行充分把握,在明确了实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需求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平台建设,从而依托于大数据有效地进行实时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对具体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掌握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来掌握目前区域内的水体、空气、土壤等多项因素的变化和动态,从而精准地的判断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具体原因。其次,通过对相应的监测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为环境执法与监督工作的开展、针对性方案的拟定等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4]。最后,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来准确地判定污染源,同时将相关的信息进行逐级反馈,提升环境执法的效率和力度,避免区域内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3协助相关政策的制定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应当局限于当前的环境执法与监督工作之中,同时也应当充分地与目前社会中的其他信息进行进一步整合,为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制定形成依据,并最终反馈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在这个过程里,除了对日常的环境执法和监督形成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之外,还必须对互联网中已经存在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同时通过大数据来展开对信息的筛查与甄别的工作,实现对有用信息的输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相关工作的理论基础建设,同时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最后,相关单位可以根据相应的信息数据模型,利用量化管理的方式,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方式进行监督管理,以及为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和政策的出台形成帮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目前的环境执法监测工作之中,已经具备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尤其注意自身工作中对信息的保护和提升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此外也需要通过推进产业化、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伟, 姚宇平, 艾岚. 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创新[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8(1).
[2]王静文. 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中执法问题研究[D]. 2019.
[3]叶渊茂. 探讨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J]. 花卉, 2019, 000(012):276-277.
[4]孙朔. 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创新[J]. 北方环境, 2020, 032(001):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