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斐
浙江教育出版社 310013
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已经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不仅给许多国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风险,给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中国速度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中国力量为控制疫情蔓延筑起了有力防线,中国实践为各国防控树立了参照标杆,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但在全球化加速,各国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境外疫情的加剧蔓延也使我国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因此,这次疫情给我们图书“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和选题资源。作为编辑,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围绕防疫、抗疫开发适合图书“走出去”的选题,从而拉近中国出版界和国际出版界之间的距离。由于笔者参与了相关抗疫出版物“走出去”项目,笔者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机遇,精准定位选题资源
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选题是关键,选题内容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瓶颈。具体来说,每个出版社的专业储备和作者队伍不同,围绕疫情图书“走出去”的选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科普类选题。科普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传统强项,在相关卫生健康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有着长期合作关系。选题围绕怎么认识、防治新冠肺炎的主题展开,向大众普及一些医学常识。事实上,在疫情爆发伊始,浙江教育出版社就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手册》一书,本书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传染病防治专家、免疫专业研究学者,以及临床一线专家,编撰了中文版手册,这为出版物的版权输出奠定了基础。在疫情逐渐蔓延至韩国、伊朗、意大利等更多国家后,如何更好地指导和协助全球民众预防新冠肺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向其他国家介绍来自中国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则成了中国出版人和版权人直接参与全球抗疫、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有效防疫措施的责任和担当。
二是主题出版类选题。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抗疫经历铸就了不少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防疫斗争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总结分析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以及就疫情对全球经济、世界格局、全球生产供应链产生的影响等发出中国声音、发表中国观点。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选题策划和组稿中,我们需要客观总结中国的抗疫经验,避免做价值判断,以免变成“主义”之争。比如,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一书进行版权输出时,为了避免版权输出后陷入对此次疫情爆发地的争论,编辑团队必须将“此次疫情始于武汉”“来自疫区武汉”这样的表述加以修改。
二、严把翻译质量关,提高出版物整体质量
翻译作为桥梁,在“走出去”的图书中贯穿了图书生产的每个环节。可以说,翻译质量在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手册》版权输出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译者团队是摆在团队面前的一个挑战。翻译团队不仅要精通中英文,还必须熟悉科学术语和医学术语,体现原版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教育社利用作者资源优势,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作者,寻找合适的译者。最终,《手册》由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团队翻译,并最终由外国专家审核。在拿到定稿的翻译稿后,编辑团队一方面抓紧时间审校,一方面也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审核译稿的专业性。编辑团队一丝不苟,参照新华社和外文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相关词汇,核对专业译文。
在抗疫类出版物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翻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求比一般图书更高,因为很多涉及科学术语和医学术语,我们既需要译者准确翻译,还需要一些防疫专家的审校和把控,同时对接行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力求翻译的精准、科学。因此,在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储备翻译人才和专家审读团队,为出版物“走出去”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快数字出版转型,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国际书展历来是版权贸易的集散地和各国新书至为重要的宣传平台。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原定于春季举行的一系列国际书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宣布取消或延期。在此背景下,一些出版人利用“云会面”的方式开展国际版权合作,借助国外社交平台及视频网站,定期推送宣传视频、图片等,丰富推广方式,扩大传播途径。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抗疫图书的“走出去”工作运用新媒体营销势在必行。事实上,在中文版《手册》面世时,新媒体为发行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2020年2月初,中文版《手册》电子版率先在“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顺利面世。短短一天时间,点击率就达20万,并被人民网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转载,也受到省委领导的关注。在《手册》走版权输出程中,社领导受到启发,决定以线上方式发行英文版。教育社所属及时开放防疫抗疫图书数字版和纸质版的免费阅读,在第一时间组织抗疫图书的外文翻译和推广。浙江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文化译研网一起向海外开放和推荐抗疫相关图书资源,相关图书版权已经输出印度、意大利等国的出版社,相关工作持续推进中,为国际战疫贡献了中国力量和浙江力量。因此,在抗疫出版物 “走出去”过程中,出版社要实现由内容生产商到知识服务商的探索转变,实现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纸质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出版单位可以此为契机,探索开发和经营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整合与抗疫相关的知识供给与服务,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空间。
四、结语
抗疫无国界,抗疫选题就是当下全球出版业最重要的选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介绍来自中国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成为中国出版人和版权人直接参与全球抗疫的有效方式。抗疫出版物的输出,是在世界重大公共卫生事前面前,中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走向世界的典型案例,也是出版人及时把中国抗疫经验传播世界,协助全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责任担当。出版单位应该抓住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选题机遇,用权威、专业,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有持久度的作品,向各国输出优秀的抗疫类出版物。
参考文献
【1】王庚梅.战“疫”图书出版,助力疫情防控.全国新书目[J],2020,(3):4-5.
【2】让更多的抗疫出版物走出国门.科技与出版[J],2020,(3):23-25.
【3】戚德祥,蒋欣悦.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国出版[J],2020,(1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