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万志恒
[导读] 现阶段,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万志恒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现阶段,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恰恰能够满足这一点。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些题目根据难易程度分层,或是对班级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分层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不会出现“差生学不会,优生学不饱”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在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我们对于教育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育目标也逐渐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高效性、自主性、民主性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习中的主体。民主性是指在我们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对于提高我们教学效率的高效性、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民主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1 重要性
        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升上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探究的方式。而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不仅课堂效率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优化措施分析
        2.1 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一开始,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数学学习小组。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特点,将他们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最好每个小组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2个。这样,每个小组就有6名学生。在完成数学小组的划分后,数学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小组明确学习目标。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数学教师一定要秉持“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教学理念,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保持均衡的学习步伐。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负数”前,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学困生,数学教师只要求他们在本节课掌握负数的定义,并认识哪些是负数;对中等生,数学教师要求他们不只要掌握负数的定义及认识哪些是负数,还要掌握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对优等生,数学教师要求他们除了掌握负数的定义、认识负数,以及掌握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外,还要掌握负数与正数之间加减法的运算。通过明确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2.2 科学创设竞争氛围,实现互补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升他们的凝聚力及向心力,科学创设竞争氛围。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创设竞争氛围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竞争氛围时,一定要保证优等生与优等生之间竞争,中等生与中等生之间竞争,学困生和学困生之间竞争,而不能让两个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竞争——这不能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而且,在竞争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比如,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优等生或中等生请教。这不仅能帮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能帮助学困生学到他们以前没有理解的知识,共同进步。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时,可让学生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因数与倍数这两个概念。15分钟后,数学教师可随便出题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比赛,如问两个同样处于优等生行列的学生20的因数都有哪些,通过比拼反应速度来决出胜负。这样的形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合理创设鼓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参与竞争活动后,可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可以每周一评,也可以每月一评,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促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数学,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设置了一个荣誉榜。这个荣誉榜的主要作用是在每次竞争活动后公布、展示评选出的荣誉学生或荣誉小组。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
        2.4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探究课堂的进展
        情景式教学法对于探究式课堂的开展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贴近课本、有趣活泼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调查研究发现,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实践教学当中,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准备好剪纸和剪刀等素材,然后老师提出轴对称的问题,比如“轴对称的图形需要满足那些要求呢?”让学生思考。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现有的素材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剪裁下来,然后以小组形式为同学们展现出来。这样一来,老师在课堂中应用剪纸的方法来讲授轴对称图形,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生活,方便学生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促进探究式课堂的开展。
        2.5 通过创设情境、比赛等方式,提高合作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合理分组和布置学习任务之外,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那么合作学习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创设情境主要是利用汉字和数字组成的题目转化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情景,引导小组成员演示这些情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最终找到问题相应的特征。比如在进行教学鸡兔同笼这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这节数学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以这个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先让小组中的一些成员扮演成鸡,然后再让一些成员扮演成兔子,要求没有参与的学生寻找这一类问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角度,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可以轮流进行问题的演示和分析。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这类问题,最后即使无法讨论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在教师的讲解之后也能够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协同合作的精神。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科学合理分组,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探究课堂的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效提升上去,真正构建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兴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
        [2]庄嘉雯.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