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丁生成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丁生成
        湟中区上五庄国营林场  811609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森林病虫害形成原因较多,无形中增加了治理难度。基于此,本文从分析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前言:林业生态发展是我国建设绿色环境的重要基础,并且林业资源发展周期较长。在树苗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的深化,对其林业生态循环造成严重的损害。林业生态建设,对环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病虫害预防中,农业和林业防治方法有根本区别。由于病虫害对林业影响面积较大,防治难度也愈演愈烈。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利于有效绿色预防,能够有效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病虫害的原因分析
        (一)森林防虫害中过度依赖农药
        农业在进行病虫害治理过程中,主要途径是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农药杀虫能够起到防治和预防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使用剂量进行杀虫。如果剂量达不到设定标准,会影响杀虫效果,不会从根本上铲除虫卵,并且还会增加防治虫害的难度。农药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水,造成污染。随着食物链的不断积累,它们最终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科学技术的双重性质,虽然它给病虫害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存在许多隐患[1]。超量使用农药,会留下农药残留,并且过度增加农药使用量,会导致农药长期残留在农作物上,同时还会渗透到土壤中,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用化学技术手段虽然能够治愈森林病虫害,但是也会污染环境,并且存在诸多隐患。这些隐患就像是让人着迷的罂粟,让人越陷越深。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出现大部分的人工种植林,为了保证种植林的成活率,增加许多农药和化学品的过度使用,这也导致森林预防病虫害的能力降低,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二)不科学的管理经营方式
        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增加国家森林绿化面积,进行快速的人工造林。在造林过程中会选择增长速度较快的树种进行植种,比如会选择生长较快的杨树,杨树生长较为快,一般在3到5年左右会使一片面积成林的效果。但是在进行树种选择过程中,没有对当地种植条件进行考察分析,而且在进行育苗过程中没有考虑苗木适应性能,同时苗木清除量没有达到科学依据,严重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频率。我国在进行病虫害治理方面取得了一部分成功,但是和国际社会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一)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
        进行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有很多,但是提高防治理念是进行有效治理的根本措施。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针政策,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管理质量,提高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加强森林管理过程中,应该使用更科学的管理概念,提高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管理中,需要对整体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第一,完善森林管理制度。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科学技术,限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同时研究提高自身预防病虫害的途径方法,进一步提高森林的自愈能力。第二,加强运行机制的管理。加强森林种植在各个环节的管理,合理设定人工种植林的措施。最后,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进而提高森林对病虫害的防治水平,提高森林的整体预防水平。


        (二)科学的进行病虫害治疗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森林预防病虫害防治期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人工林规划设计存在弊端,病虫害屡屡发生,酿成的危害巨大,与之相比混交林带则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与自然生长树木相同,结构十分复杂,且食物链相对丰富,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展[2]。生态治疗技术对病虫害治理更为彻底,并且不会对水、土等资源造成污染,这种病虫害治疗方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目前存在两种生态治疗技术,一种为生物类的,另一种为屋里类。其中生物类的技术方法,主要是合理利用微生物进行虫卵的干扰,这样可以促进生态平衡,还能够合理控制森林病虫害的数量,进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同时根据生物发展特点,可以利用菌群干扰虫卵的产生,菌达到一定标准,能够降低虫卵的产生。采用物理生态治疗,针对紫外线和温度进行病虫生长限制 。使用这些物理媒介能够避免病虫对植物造成 腐蚀性,还能控制病虫产卵。通过这种人为对于森林的干预,可以有效合理的对病虫进行预防。
        各个生态治疗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对森林造成基础性破坏,还能够预防治理病虫,应该对此技术进行推广和合理使用。病虫对树木的成长产生严重影响,应该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全面控制。生态技术,在不破坏森林原有预防抵御能力基础上,能够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
        (三)创新应用喷淋技术
        在进行病虫害预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防喷淋技术的研发创新。森林病虫害涉及的范围较广,这也造成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的难度。因为森林面积较为大,在进行森林防虫害中,很难实现较为精准的喷淋给药,这也是目前在进行预防治理病虫害中的关键地方,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飞机喷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创新,进一步预防病虫害的发展[3]。同时,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喷淋,不仅可以提高森林喷淋防治的效果,还能够更好的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四)提高森林检疫水平
        为了更好的预防森林病虫害,还需要加强检疫工作。一方面针对外来植物,需要进行运输检查,严格杜绝外来病虫对本土植物的侵害。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对内部环境进行整治监督,更好的控制病虫疫情的发展。如果出现物种感染,需要进行第一时间隔离治理,切断感染源,更好的保护其他树木。同时,森林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大检疫工作宣传,海关部门要落实林木质量的把控,更好的规避病虫产生的侵袭。
        (五)推广无公害抚育技术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管理非常有必要。管理范围包含,对树木生长过程中的施肥,季节性的灌溉,和定期的修剪。同时还要综合树木的生长周期,进行抚育操作,抚育过程中需要依据树木的习性和状态进行病虫防治[4]。这种防治措施,能够帮助树苗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其自身的抵御能力。灌溉技术也要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及时调整,还要根据季节进行重点性工作部署。比如,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需要增加浇灌次数,在雨季需要停止进行浇灌,规避应为浇灌量过大,产生的病虫害肆意滋生。
总结: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树木生长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提高生态绿化建设,还能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是国家发展绿色生态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和人类最宝贵的生态财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提高病虫害预防意识,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技术,使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治理。保护森林意义重大,应该为林业健康发展,提高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白山稳.基于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思路构建分析[J].新农业,2020(7):25—27.
[2]朱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园艺,2020(4):45—46.
[3] 王卫斌,张劲峰,杨德军. 云南森林及近自然森林经营关键技术应用[J]. 西部林业科学,2018,47(06):1-6.
[4] 李俊霞,张德艳,李彦民. 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 农业与技术,2017,37(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