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认识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王淑红
[导读] 在我国不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过程中,
        王淑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756299
        摘要:在我国不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过程中,经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我们明确了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则,以此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予以不断推进,从而让农民的经济收益水平逐渐稳定,逐步实现现代化、城镇化的农村建设水平。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容。为了对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予以促进,我们有必要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策略
引言
        通过对农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就是农业,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这项工作可以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予以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的农业和牧业过程中,逐渐将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建设等工作作为突破口,一些地区逐渐习惯成了生态建设立镇、科技创新兴镇、绿色食品富镇、股份牧业强镇等发展理念,各地区特色农业和牧业逐渐得以发展。
1农业结构调整
1.1优化种植业结构
        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种植业发展中,主要采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想要对这种种植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需要逐步在农村地区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采用了间套复种形式,逐渐将饲料生产作为一项独立产业进行发展,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农业种植业。另外,需要对农田面积、粮食生产面积等条件予以保证,并将主要发展目标放在种植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结构优化等方面,尽可能控制资源成本的投入,从而提升农业的发展效益。
1.2优化林、牧、渔业结构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牧业和渔业是种植业与二、三产业联结的重要依托,对于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其发展水平直接体现着整体农业结构水平。针对现阶段农村地区林、牧、渔业发展情况,对产业结构可以做出以下调整,对农田面积、农民数量等进行适当控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优化,对林、牧渔业等进行大力投入,从而实现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在对传统生产结构予以稳定的同时,更多采用那些消耗少、经济效益高、转化率较高的品种,从而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1.3利用区域化比较优势,发挥特色经济
        在当前阶段农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的定位,农业是基础、工业是重点、生态是根本,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中,逐渐明确了建设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特色生态旅游基地等发展目标。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逐渐对自身生态资源优势予以重视并加以利用,在农业结构开发中逐渐具备了显著的区域特色,并借助于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区域主导农业结构的形成,农民的经济收入更加稳定。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1积极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在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需要对农村小城镇建设工作予以重视,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劳动力的转移,还能够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具体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尽可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应该对农村地区实际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实施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全面规划建设过程中选择在适宜的地区开展建设工作,将这一地区作为中心小镇,并借助于辐射带动力来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
        在中心小城镇中吸引各种民营经济聚集,不断促进农业产业的聚集,从而提升农民生产经营市场的竞争力水平,将农民经济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针对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予以合理有效的建立,避免由于户籍原因引起各种保险、福利等方面问题,确保农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对每一位农民给予相同的待遇,在就业机制中建立竞争有序的原则。
2.2对五大生产链条予以完善
        对农村实际情况予以考虑,完善五大生产链条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各个农村地区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对畜牧、林果、蔬菜、纤维类、粮油这五大产业的发展进行逐步完善。在对五大生产链条进行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对传统生产加工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次,更加重视农村产业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所需的加工技术、设备、管理手段等进行自主研发或者从外界引进,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予以协调。
2.3强化协调和资金扶持
        对于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而言,对农村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农业部门应对此予以重视,并将其尽快投入实施,对发展重点、产业布局以及具体工作措施进行认真研究,对工作责任进行细化并强化领导调度。另外,针对国家支农、强农政策需要予以加强,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整合等方面力度,不断提升财政支农投入水平。对国家提供的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充分利用起来,并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予以完善,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招商引资、借用民资、银行业长期信贷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发展,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3农产品结构调整
3.1调整农产品结构思路
        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所具有农产品结构较简单,将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作为了重点,在质量、效益等方面没有予以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首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中人们对农业产品质量的正确认识,对生产结构予以不断优化,实现更加优质、高档以及具有较高深加工水平的农产品;其次,是对当地的农产品需求情况予以充分考虑,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生产;再者,是对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标准予以严格遵守,全面落实降低农药用量等各项措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等符合相关标准,最终逐步提升农产品在国内外农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2加大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推进力度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农产品行业中,市场竞争力水平逐渐提高。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农产品质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也是阻碍农村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进农村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对农产品生产产量予以保证,并以此作为前提条件对那些具有更高市场价值的棉花、粮油等产品进行发展,从而对现阶段农村农产品结构主要以农业原材料和大众化产品为主的现状予以改变,重视在农村地区引入更高市场价值的农产品,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对农业发展而言是一次重要的革命,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调整。想要保证顺利开展后续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并取得理想成效,就必须对以往农业发展思想观念予以转变,对思维方式进行调整,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工作从而形成新的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比如,针对农村的劳动力转移,需要对土地流转制度予以积极推行,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逐步发展;针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应该对农村税费制度进行积极有效改革,实行费改税从而缓解农民的经济负担,并对农村收费行为予以规范化;针对农村社会化服务,则需要对原有经济组织进行改革,逐渐形成全新的服务体系。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城市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逐渐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予以重视。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逐步实施了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我们应该对此项工作加强认识,并采取科学的调整策略。
参考文献
[1] 芦海龙.关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思考[J]. 山西农经. 2020(05). 51-52
[2] 高兴民,李宗明.乡村经济结构演进与未来趋势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6). 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