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生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402460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中华蜜蜂作为我国生产蜂蜜产品的主要蜂种资源,由于其具有生产繁殖速度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能躲避胡蜂危害、适合山区饲养等优势,深受蜜蜂养殖行业的重视。通过对中蜂蜂王进行人工培育,选择适合的蜂群,利用新型的人工培育技术,培养出优良的蜂王,为中蜂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地区的中蜂蜂王人工培育技术为例,进行技术分析。
关键词:中华蜜蜂;蜂王;人工培育
引言
中蜂作为我国主要的蜜蜂资源,通过对其进行活框饲养,可以有效提升中蜂的生产水平。并且中华蜜蜂生产的蜂蜜产品,由于是天然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传花授粉功能对维持自然生态体系和生物多样性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蜜蜂养殖人员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培育出优质的中蜂蜂王,不仅是保证蜂群生产出高质量蜂蜜的有效保障,而且是分群和扩大蜂群规模的关键点。因此,需要利用新型人工培育方法,培育出优良的中蜂蜂王。
1培育优质中蜂蜂王的技术要点
1.1种用蜂群的选择
首先,需要选择适应重庆本地、在重庆地区饲养多年且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蜂群,来确定蜂王的父群和母群。并且对蜂群的经济性状有具体的要求,例如,产生自然王台时需要七框(朗氏标准蜂箱,下同)以上的中蜂蜂群,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优良的采集能力,需要在满足以上条件的蜂群中,挑选出适合的父群和母群,作为人工培育优质蜂王的先决条件[1]。
基金项目:重庆荣昌农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专项项目(项目编号:cstc2020ngzx0012);
作者简介:王瑞生(1978- ),男,副研究员,农业推广硕士,研究方向为蜜蜂饲养管理,邮箱:807591167@qq.com
培育蜂王的母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具有超强的采蜜能力,单群蜂的蜜产量要远远高于平均产量的蜂群。其次,不经常分蜂,且可以常年保持强大的蜂群。再其次是离脾性弱,易于管理。最后,需要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培育蜂王的父群,首先,需要选择经济性状的优良蜂群去培育种用雄蜂,将雄蜂巢础加入蜂巢中进行造脾,促使蜂王产未受精卵。同时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一旦蜂巢内缺少充足的蜜源,则孵化出来的雄蜂幼虫质量差。由于重庆地区春季温度较低,需要给蜂群进行适当的保温。等到雄蜂幼虫封盖后,子脾两面的蜂路需要保持在固定的距离范围内,防止将雄蜂蛹挤伤。培育种用雄蜂的阶段,需要将将分蜂性强、容易蜇人、群势弱、产蜜能力较弱的非种用雄蜂蜂巢内雄蜂蛹进行割除掉,保留选择为父群中的雄蜂。其次需要具有较多的总群数量,大量培育雄蜂,促进雄蜂与蜂王的顺利交配。同时为了使雄蜂可以与蜂王的成熟期相符合,需要对培育蜂王的种用雄蜂提前培育。
1.2培育蜂王的时间要求
可以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培养出优良的中蜂蜂王,对蜂王的培育时间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中蜂蜂王的育王时间需要选在自然分蜂和蜜粉源丰富的季节,重庆地区中蜂蜂王的培育适宜选择在春季的油菜和秋季的五倍子花尾期。
1.3蜂王哺育群的选择
蜂王在幼虫期间获得蜂王浆的数量与蜂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联,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哺育群。在移虫前的一星期内,需要在蜂场内挑选出品种优良的蜂群作为哺育群。并在移虫前一天,调整哺育蜂群,要求其至少有7框蜂以上的群势,蜂巢内具有较多的哺育蜂,将封盖子脾和幼虫脾进行保留,抽取一定的空脾,促使工蜂密集。
中蜂在没有蜂王的状况下,情绪逐渐失落,比较容易接受王台。所以,在培育蜂王期间,最好把哺育群中的蜂王临时抽取走,以提升王台的接受率。也可将蜂巢中插入隔王板,将蜂群有效分为繁殖区和育王区,使哺育群可以正常繁殖和育王。将封盖子脾留在繁殖区,把卵虫脾和蜜粉脾留在育王区,以便哺育群对王台快速接收。
1.4制作人工王台
中蜂王台在自然蜂群时,刚产卵的台基高度有6-9mm。伴随台基内幼虫的生长发育,工蜂会将台壁进行逐渐加高,此时封盖的自然王台高度已经提升至15-20mm。通过对工蜂在建造王台时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出人工台基高为9mm,直径8-10mm[2-3]。
1.5移虫处理
移虫方式优选的营养杂交复式移虫[4]。首先,将王台内移入西方蜜蜂幼虫,放入西方蜜蜂蜂群中,让西方蜜蜂工蜂进行吐浆。工蜂饲喂王台时,伴随幼虫的不断生长,其泌浆量也会随之增加,根据这种特性,首次移虫的年龄可以适当增大,这种幼虫容易被挑选,易被工蜂所接受。在移虫时,动作不可以太大,对幼虫尽量减少擦伤。在首次移虫一天后,进行复式移虫。复移之前需要将蜂群进行饲喂,刺激工蜂可以多吐浆,有利于挑虫。将王台内的西方蜜蜂幼虫挑出,然后在种群中,挑选出不超过3虫龄的幼虫,将其移入王台内。为了确保幼虫具有充足的蜂王浆,8框蜂的群势移入15-20个幼虫较为适宜。在移虫之后,需要及时将育王框放置到哺育群中。
幼虫在复移后的发育特征,把育王框再次放入哺育群后,哺育蜂会认真检查台基内幼虫的身体状态,并且在复移后的2-10小时,决定幼虫的取舍。幼虫在复移36小时后,身体会快速发育,饮食量会迅速增加。同时哺育蜂的蜂王浆饲喂量也在不断增加,幼虫体表呈现出乳白色,漂浮在蜂王浆上。在幼虫复移3天后,哺育蜂对蜂王幼虫的饲喂次数开始显著增加,平均每分钟就会有10-15只工蜂进入王台内进行饲喂。此时王台的高度已达到17-19mm,王台周围的哺育蜂非常繁忙,台内积累的蜂王浆量达到了最高峰。在复移3天以后,工蜂会把台口进行缩小,使王台呈现宝塔的形状,在此之后工蜂会将台口逐渐封住[5]。
1.6组织交尾群,提升交尾率
在王台封盖后的第7天,需要进行组织相关的交尾群。人工组织交尾群的技术方法分为两类。
一种是原群交尾,在蜂巢之间增隔离板,将蜂群划分为有王区和无王区两部分,两个区之间各自开设巢门。在分区的第二天,需要对无王区引入成熟王台。
另一种就是多区组织交尾群,需要把标准的蜂箱进行分隔,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小区,同时在不同的方向开设巢门。每个小区都放有一张子脾和蜜粉脾,使小区内的中蜂多于脾。在三个小区的四周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小区中的工蜂和蜂王进行串通。在组织交尾群的第二天介绍王台。刚出房的蜂王比较畏光,多数时间都在巢脾上的工蜂堆里。蜂王一般在在出房后6-9天内进行交尾。根据蜂王的属性特点,尽量提升交尾成功概率。
2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蜜蜂作为我国优良的蜂蜜种质资源。因此,需要利用人工培育技术培育出优良的中蜂蜂王,有效提升蜂蜜的产量。
参考文献:
[1]余玉生.中蜂科学养殖走进怒江[J].蜜蜂杂志,2018(02):41-42.
[2]任勤 戴荣国 程尚等.中华蜜蜂自然台基及人工台基的研究[J].中国蜂业,2012(03):8-10.
[3]王瑞生.中华蜜蜂蜂王人工培育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4]任勤 程尚 王瑞生等.营养杂交对中华蜜蜂蜂王及其后代性能影响研究[J].中国蜂业,2018(10):70-72.
[5]李飞雄.中蜂活框饲养的过箱技术[J].乡村科技,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