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王兰芳
[导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被更多人重视,
        王兰芳
        身份证号:37012519771015****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被更多人重视,将农村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被动现象,合理配置资源内容,让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得到管理,以规范化的方式完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机制
引言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农村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要结合当前农村整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社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1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机制的意义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村经济工作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是其发展的促进因素。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重点在城市,很多人已经忽略了农业才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所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应从城市转移至乡村,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经济发展与之相结合,走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对农村现有的生产、开发等内容进行宏观调控,结合市场动态完善生产、分配、运营、规划等工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制订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管理方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该管理机制的制订,更是促进农民提升文化水平,接受先进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办法,从而拓展市场,向着农产品全产业链搭建的方向进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问题
        2.1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传统的经济发展体制无法适应并满足现代化市场发展的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脱节,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同时,由于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很多农业建设项目无法落到实处,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下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的相关体制无法适应农业的发展趋势,导致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滞后。
        2.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目前,我国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针对农业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但是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不重视,造成了农业经济管理力度不强、执行力度较差的问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够深刻,更有一部分农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比较低。总而言之,如果不能真正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难题。
        2.3农业经济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现代科学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农业机械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致很多需要技术型的农业无法顺利开展。当前,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在农业经济发展期间所有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都得不到合理的运用,致使农业经济发展过于缓慢。


3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管理措施
        3.1将信息化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我国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够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向好发展。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将各种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如人工栽培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预防和实时监测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利用计算机收集并分析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农村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和数据登记,通过线上系统形成专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线上登记表格,建立信息化数据库,记录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的合同、土地面积、登记信息、证书等信息。这样日后在信息查询或者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查找到相关资料档案。
        3.2完善农业发展机制
        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就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融合、创新。如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创新和发展,建立符合当地民情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完善,切实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同时,各地政府还应该加强生产资源集约化的经济模式。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对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可以帮助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向市场流动,能够很好帮助农业企业发展和壮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之下,帮助当地中小型农村企业发展和建设。
        3.3提高农民求知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农民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中流砥柱,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每周的周六或周日定期举办培训会议,培训内容为:第一,提升农民学习的意识,不要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度不强就放弃学习。让他们明白,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求知欲望,掌握得越多,学习的技术就越多,日子就能过得越好。第二,培训农民专业知识技能,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小步骤。第三,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知识内容,掌握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除了这些培训内容外,每天定时在村委会广播宣传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基础知识,让农民无论是在田间工作,还是在家休息都能在反复的学习中巩固掌握知识。
        3.4健全农业产销机制
        农业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大限制,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产销机制存在极大的缺失,产销机制不健全。因此,应该以健全农产品的产销机制为核心进行发展。另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与当地资源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制度,以此来正确地指导和健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规模。适当提高农产品包装、存储、运输等方面的技术投入,定期对农民展开农业知识普及和教育[6]。换言之,就是当地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农产品产销体系,提高市场监督与管理力度,适当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提供保障,将农产品的发展重点放在绿色无污染农产品上,并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添加农业经济指标,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完成农产品生产销售管理工作,促进农业经济稳步上升。
结束语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在未来发展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体系改革创新,使农业经济朝着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与时俱进,有效开展并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芳.浅谈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影响[J].现代农业研究,2018(12):17-18.
[2]于林可.浅谈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J].广东蚕业,2018,52(12):17-18.
[3]赵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1-2.
[4]郭新明.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88.
[5]袁漫遥.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31-6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