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蓓蕾
(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检验病理科输血组;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献血者进行血液初筛检验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血站96例无偿献血的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血液检测,研究组(48例)给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检测标本的报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ALT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无偿献血患者中应用初筛检验可以降低血液标本的报废率,临床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献血者;初筛检验;血站血液检测
临床上认为传染性疾病均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在血站献血者进行献血前需要进行血液安全性检查,确保献血者的血液不受污染,以保障血液标本的安全。初筛检查是指对无偿献血患者的血液进行初步检查,使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1]。在献血者进行初筛检验时进行ALT酶检验很有必要,本文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96例自愿参加此研究的无偿献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无偿献血的患者;(2)患者无脑部局部病灶体征;(3)意识清楚的患者;(4)自愿参加此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存在严重肝脏功能损伤;(3)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4)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5)研究期间退出的患者;(6)有严重血液传染疾病的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23-45岁,平均(33.9±3.6)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24例,初中与大专以下文化水平患者12例,大专与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2例。研究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3-44岁,平均(33.5±3.5)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24例,初中与大专以下文化水平患者11例,大专与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血红蛋白、血型,以及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的检测等,采取献血者3-5毫升的静脉血进行10分钟的离心处理,并且进行上层的清液的检测。检测的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标本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测定,然后患者血液的血红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进行转氨酶的检测[2]。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血液检测的基础上进行ALT酶筛查,采取献血者3-5毫升的静脉血进行10分钟的离心处理,患者的血液样本含量测定时选取干式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如果血液中ALT的含量少于50U/L则评定为阴性,然后进行常规的血液检验,没有异常的化即可完成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如果血液的ALT的含量达到或者超过50U/L则评定为阳性,那么血液不可进行收集[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检测血液标本的报废率,采用献血记录表进行评估,报废率=报废的标本数/总标本数×100%。
(2)观察两组患者血液ALT酶水平变化,采用献血记录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筛选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用统计学工具(版本:SPSS22.0)读取。计数资料(报废率)采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ALT酶水平)呈现形式(x±s),验证方式t。以P等于0.05为分界点,小于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报废率为(4.1%)远低于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报废率(20.8%)(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院对于血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血不足的情况时常发生[4-5]。无偿献血是医院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血液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此,在无偿献血患者进行献血前,需要对血液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又被称为血液初筛检验。血液筛查对于血液能否运用到临床输血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扩充初筛检验的指标和献血者最近的休息情况,可以有效的提高初筛检验的质量,进而使血液标本的报废率降低,有效的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6-7]。在献血者献血前,提前告知献血者要适当调整日常的饮食,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证献血的合格率,使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得到提高[8]。对献血的人群进行调整,以提高低危人群的献血比例,并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建立完善的献血制度和血液检测技术,以保证血液筛查检验质量的提高,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以满足临床上的用血需求,并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以往的血液筛查检验只是通过检测乙肝表面的抗原、献血的血型进行测定,没有对ALT酶(丙氨酸基转移酶)的含量进行检测,导致了大部分样本的ALT水平出现的超标的情况,如果献血者的ALT酶水平超过标准水平,则表明献血者存在肝炎的风险,那么需要对血液进行报废处理,因此血液资源浪费的情况较严重,严重影响输血治疗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献血者血液ALT酶水平是否超过50U/L进行检测,可以更好的筛查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的情况。本研究中,研究组献血者标本的报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常规检测和初筛检测的ALT酶水平的阴阳性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献血者进行献血前进行初筛检验(ALT酶)与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献血者中进行初筛检查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降低血液检验中血液标本的报废率,可以广泛的应用到血站血液的检验中。
参考文献
[1]樊新艳. 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传染性疾病筛查中作用分析[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 029(005):496-497.
[2]胡梅霞, 胡明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血液标本中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011):1669-1671.
[3]段书刚. C-300三通道干生化分析仪在集体无偿献血初筛检测ALT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现代医学研究, 2015, 000(021):P.44-.
[4]徐素珍.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血液安全的相关性分析[J]. 健康必读, 2019, 000(016):274.
[5] 刘莉.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护理[J]. 大家健康:现代医学研究, 2015, 000(010):P.234.
[6] 王建林.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033):412-413.
[7] 殷琳.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015(034):295-296.
[8] 付恒, 杨金本, 杨君青,等. 无偿献血者中ALT异常人群生活方式调查[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020(0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