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林珠芳
[导读] 研究了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


   林珠芳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妇幼保健院;福建福州350300)
摘要:目的:研究了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 方法:选择医院中妇产科手术切口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0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不添加任何辅助药物对照组(n=55)与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或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实验组(n=55),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切口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妇产科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疾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根据临床资料所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育龄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包括异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出血和周围组织的纤维化,这使其易于形成异位结节,从而引起痛经和不育症。常见原因是妇科治疗,例如人工流产手术,手术切口,生殖器异常和月经异常等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外科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有可能降低复发率。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1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应用价值,结果进行实验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0例,纳入时间为2087年2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与实验组(n=55),对照组患者中5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中患者均已确诊,已签订之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辅助药物,实验组可分为AB两组,A 组口服米非司酮 12.5 mg,每天 1 次,口服连服 3-6 个月,B 组在术后首次月经第 1 天使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 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52) , 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每次注射的剂量为 3.75 mg,每个月给药 1 次,疗程为 3-6 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相关指标。其中相关指标有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疗效的程度主要分为三个等级,与此同时,显效为:骨盆腔中的疼痛结节消失,明显的原始症状(如反复疼痛和月经痛)得到缓解,以上的情况均属于显效。骨盆腔中的痛性结节明显减少,反复疼痛和月经疼痛减少,属于有效。反复疼痛,痛经等原有症状未缓解或疼痛加剧,视为无效症状处理。 停止服药后六个月内,请注意服药期间的副作用和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设定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效率组间对比
  实验组各项有效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临床上更为常见。如今进行手术切口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这种方式主要可以分为腹部手术切口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作后,它迅速传播并被广泛种植。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对原因和临床症状的分析调查,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妇科手术切口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后的生命功能变化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妇产科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症状:其一,有妇产科病史。其二,多数患者为育龄妇女。在妇科手术后期间,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会形成一个结节。在患者月经期间,肿块会引起更明显的结节,并且肿块会随着疼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三,经检查后,患者的结节边界不够清晰,模棱两可,从而引起疼痛。其四,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等症状也没有改善。诊断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有必要区分转移性肿瘤,淋巴瘤,肉瘤及其他腹部肿瘤切口肉芽肿,腹部脓肿。
  产科手术切口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的预防措施:进行剖腹产时,必须首先熟悉手术适应的所有方面。为确保手术期间患者骨盆切口的安全,应使用甲硝唑充分清洗子宫和周围区域。如果是这样,则使用科学的缝合方法来闭合切口,并有效防止妇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时,医生必须保护患者的子宫内膜层并防止因不正确的手术而造成的损害。如果需要在手术期间解剖患者的子宫内膜,要注意患者骨盆切口的安全性。在进行自然分娩过程时,医务人员应小心以确保患者会阴的安全并有效防止会阴侧受损。如果在手术期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阴道切口,医务人员应使用甲硝唑治疗患者的伤口,并适当密封适当的切口。综上所述,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手术切除后服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复发率,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l李佳宁,张晓畅.关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22):102-114.
  [2]史佳乐,李威.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8(78):128-129.
  [3]黎金星.关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电子杂志,2017,4(13):4136-4137.
  [4]李兹.关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的效果评价与分析[J].临床电子杂志,2018,4(03):4036-4037.
  [5]史剑奇.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资料[J].临床医学,2018,2(03):203-204.
  [6]张天宇.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J].临床医学,2017,2(13):2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