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体检肠道致病菌检测方法及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周建德
[导读] 对从业人员体检肠道致病菌的检测手段与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周建德
(昆明铁路局集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目的 对从业人员体检肠道致病菌的检测手段与优化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选择本中心从业体检人员4254人,采集肛拭子,借助SS琼脂平板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可疑菌落,并对可疑菌落的平板数可疑率、糖铁琼脂平板排除率、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平板排除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SS琼脂平板菌落可疑率19.32%,高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的14.46%(P<0.05);SS琼脂平板上糖铁琼脂平板排除率62.04%,低于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的81.75%(P<0.05);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糖铁琼脂平板排除率57.24%,低于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的79.02%(P<0.05)。结论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在肠道致病菌中,检测效果优于SS琼脂平板、糖铁琼脂,可使初筛率明显提升,使检测时间有效缩短。
关键词:从业人员;体检;肠道致病菌;检测方法;优化策略

     现阶段,临床上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感染性疾病在肠道疾病中最为常见,强化对肠道致病菌的检测,便于立即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使感染性肠道疾病有效减少[1]。现对从业人员体检肠道致病菌的检测手段与优化措施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选择本中心从业体检人员4254人,其中男性2343人,女性1911人,年龄24~56(40.25±16.65)岁。
1.2方法
    (1)试剂:SS琼脂平板、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志贺氏菌多价血清以及生化培养基等,均经过质控;(2)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3)方法:对受检人员肛拭子进行采集,在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增菌液中将其放置16至24小时,随后借助SS琼脂平板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予以分离处理,对可疑菌落接种至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进行为时16至24小时的培养,按照糖铁琼脂斜面底层黄色产酸产碱,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分解脲酶阴性就可以确定为可疑菌落,可疑志贺氏菌为没有动力,有动力与靛基质阴性表示可疑沙门氏菌。
1.3统计学
    用软件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平板类型存在可疑菌落的平板数
    SS琼脂平板菌落可疑率19.32%,高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的14.46%(P<0.05)。见下表1:


2.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平板排除率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糖铁琼脂平板排除率57.24%,低于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的79.02%(P<0.05)。见下表3:


3讨论
     现阶段,我国对食品卫生安全越来越重视,也对疾病的防控给予充分关注,在饮食行业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与工作期间都需要接受健康体检,有助于对致病原有效控制,使流行病的发病率有效降低,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2]。肠道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传染性疾病的常见类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不利影响,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3]。
    因为日常从业人员体检比例较多,且目前国家实行从业人员免费体检,所以需使筛选效果与筛选效率显著提高,使体检成本尽可能减少,其已经成为优化肠道致病菌检测的重要理念。培养基筛选成为常用的方法,目前,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导致荧光PCR与显色培养基的运用不断增多,且检测准确率比较高,操作便捷与时间少,但检测成本费用昂贵,在体检人群中不适合运用[4]。SS琼脂平板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属于常用的初筛平板,本研究显示:SS琼脂平板菌落可疑率19.32%,高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的14.46%;SS琼脂平板上糖铁琼脂平板排除率62.04%,低于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的81.75%;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糖铁琼脂平板排除率57.24%,低于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的79.02%,说明选择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初筛的效果更显著,借助单糖产糖原理可使初筛平板数明显减少,使工作人员工作量明显减少,另外,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的排除效果更显著,可排除脲酶阳性菌落,能对菌落动力与靛基质状况有效判定[5]。
    总之,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糖铁琼脂与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在肠道致病菌中的检测效果更好,可提高初筛率,减少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邹钰,马霄,苏艳丽, 等.肠道菌谱分析在粪便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4):3643-3645.
[2]陶理智.2016-2018年急性传染性腹泻致病菌类型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16-20.
[3]陈军奎,刘伟,王欣, 等.成年人不同阶段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差异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3):276-281.
[4]逯建华,何建凡,许舒乐.深圳市2010-2015年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5):461-462.
[5]周晓静.2015年成都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状况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5):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