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朱倩 董夏青
[导读] 探讨系统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的影响


   
   朱倩 董夏青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行系统细节护理,比较2组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高于对照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细节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昏迷患者;营养状况;鼻饲并发症;影响
   引言
   患者在昏迷之后,一方面没有意识,无法主动、自觉地进食;另一方面患者的机体消耗很高,即使有营养供给也无法很好地吸收,加之蛋白质的分解速度非常快,倘若不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甚至没有存活的可能性。因此,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首先要进行鼻饲喂养,通过鼻胃管插管向患者体内输送食物及各类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患者生命。除此之外,患者因脑出血而诱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保证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可能挽救其生命,我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8岁-71岁,平均年龄(42.91±2.42)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5.13±1.05)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年龄(42.46±3.79)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7.04±1.03)个月。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①健康宣教: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回答其疑问,在鼻饲置管前,告知患者家属鼻饲的作用与重要性,放置胃管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帮助患者家属掌握鼻饲的基本知识,使其在照顾患者时能及时发现鼻饲的并发症;②护理评估,在给患者鼻饲胃管插管之前,先对患者病情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对其鼻腔中是否存在阻碍、鼻腔中是否有炎症等问题进行掌握,确定患者有无鼻饲禁忌症,在确保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再为患者鼻饲插管;③插管护理:插管动作不仅要轻而且要稳,置胃管在进入到鼻腔之后迅速插管,促使管壁沿着食管后壁滑行到胃中,以此来减少对患者食道黏膜、咽喉部黏膜的损伤与刺激;④置管后的护理:鼻饲时,应抬高患者的床头在30-40°,鼻饲食物的温度应保持在45℃左右,避免温度过高烫伤患者的黏膜,置管后,护理工作者每天应帮助患者做口腔清洁护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腹胀、腹泻等问题。⑤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恐慌心理,医护人员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定期进行复查。
   1.3评价指标
   ①营养状况: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结束后,分别于早上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3mL置于洁净试管中,肝素抗凝处理。离心分离出血清后,用瑞特染色法检测,比较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指标。②鼻饲并发症率:比较2组腹泻、胃出血、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状况2组护理前HB、ALB、T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B、ALB、T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腹泻和便秘。大多数患者易出现腹泻。当食物进入胃肠道内是高渗时,就会刺激胃肠分泌更多的胃液来增加肠蠕动,所以引起腹泻。对于这种情况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最大程度将腹泻控制住。广谱抗生素的不当会造成肠道内的菌群处于失调状态,从而引起腹泻,此时每天2次,每次8万u的剂量服用庆大霉素,一般3天左右症状即会自动消失。如果上述方法还不能控制腹泻,需要患者停止进食。并给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此外,临床上应对腹泻原因进行评估,预防遗漏潜在的消化道疾病。因为患者食入的含纤维的较少,所以便秘也是常见现象。出现便秘后,应刺激胃肠蠕动,在食物中加入蜂蜜水或香油,以解决患者的痛苦。可将行鼻饲喂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存在的并发症分为三类:一是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便秘、胃潴留;二是机械并发症,如导管堵塞、脱落、误吸;三是代谢并发症,如血糖异常、脱水等。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调节鼻饲输注速度,将鼻饲管固定牢固,鼻饲结束后将鼻饲管清洗干净;喂养的容器应严格消毒,保持适宜的喂养液的量与温度;严格监测并控制患者的血糖、血清电解质与尿糖。在行鼻饲喂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与传统护理相比,系统细节护理通过健康宣导,使家属掌握重型颅脑损伤医护知识,胃管放置时出现的问题,操作要点,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提前评估、规范插管、进行科学鼻饲操作及营养支持等系统细节护理工作,减轻昏迷患者的不适感,增强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插管、鼻饲操作效果,促进功能恢复。针对具体并发症,采取科学、细致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显著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HB、ALB、T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系统细节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营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预防鼻饲并发症发生以及营养不良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①在进行鼻饲饮食之前,应先对患者存在的痰液进行吸除,防止在鼻饲的过程中由于咳嗽造成反流甚至是误吸。②在鼻饲时,尽量调整患者体位为坐位或者是半卧位,无法调整的患者则宜将其床头抬高到45°左右,注意避免在患者颅内压力过高时调整其体位的变化,以防止加重出血。③严格把握好鼻饲的入量、入量速度以及浓度、间隔的时间,鼻饲入量应该先由少量逐渐的增加到全量,初期100mL/次,全量之后为200mL/次。④在开始鼻饲之前,先抽吸出患者的胃液,对其胃潴留量进行监测,一旦胃潴留量超过150mL,则应停止鼻饲。⑤在鼻饲之后禁忌立即翻身、吸痰等操作,一方面避免出现反流问题,另一方面避免误吸。⑥尽量保证在白天鼻饲,不要在夜间进行。⑦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应停止鼻饲,将其头放低,换成右侧卧位,及时把气道里的分泌物吸出来,并抽吸胃液。
   研究根据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并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家属。该研究结果表明将鼻饲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应用于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红娟.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4):322-323.
   [2] 樊莉娜.对行鼻饲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79-80.
   [3] 吴雪花.脑出血昏迷患者鼻饲饮食的护理分析[J].饮食保健,2015,2(15):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