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 李凤宇
[导读]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的实践分析

  李凤宇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北京100176)
摘要:中药中重金属元素超标和质量控制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些生活中的无机污染因子进入人体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灵活的对中药进行重金属检测,深化中药安全生产,保障人体健康。基于此,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药;重金属检测;分析

  中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中药叶中富含中药多酚、多糖、中药氨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中药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多糖、中药氨酸具有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的作用。中药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中药叶的色、香、味品质及其饮用安全性要求更高。随着工业化发展,中药树生长的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同时,中药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也增加了中药叶的饮用安全性。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暴露风险是消费者关注的中药叶安全之一,其中铅是中药叶中残留较多的重金属。铅中毒会引起人体神经元病变,出现手脚酸麻、肌肉无力等症状。中药叶的重金属浸出率与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中药水比例等有关;第一泡到第三泡的铅元素浸出率从 15.9%降到了 2.0%。另外不同的中药叶加工方式会影响中药叶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中药叶采收后晾晒、翻炒、包装、贮藏或发酵等过程均会使中药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加工方式中药叶的重金属含量,对保障消费者安全,促进中药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6]。
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特征是自由状态的气体原子能够对同类原子进行吸收,从而呈现出相应的辐射特征谱线。而在中药检测中,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让光辐射得到全面吸收,使气态原子的电子能够顺利实现跃迁至激发态。在原子吸收过程中,电子的能量级别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原子会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的辐射光。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部门都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元素进行定量检测。而在定量检测过程中,需将吸收辐射强度作为定量依据,并完成相应溶液的配制,确保溶液浓度在标准曲线范围内。
2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2.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首先需要选择一些优质石墨作为检测管材,然后利用电流加热的方式,促进检测过程的原子化。这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有着较低的检出限,能够对超微量元素实行灵活有效的检测。除了较高的灵敏度以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还有着检测便捷和检测成本较低的优势,并且在单一元素的测定上,这种原子吸收光谱法有着更重要的应用[1]。
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中铅的检测
  铅作为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并且有着多种亲和性的重金属元素。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样品测定,需要进行背景校正,并选取合适的取样量,以获得更精确的检测效果[2]。


具体过程如下,精密称取0.5g样品放置于锥形瓶中,使用20mL硝酸-高氯酸混合酸进行浸泡,然后进行手动加热消解,直到无色或者是略有黄色。最后转入25mL容量瓶当中进行测试,对相应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重金属铅在大米样品中的含量为0.103、0.126,RSD值均小于2%,有着较为突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2.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中铬的检测
  目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铬的检测,可以采用5mL加入浓硝酸的方式进行微波消解,先称取0.2~0.5g样品于微波消解内罐中,然后加入2mL二氧化氢以及3mL硝酸。安装好消解罐,将样品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执行消解程序。消解完毕以后放到恒温加热器进行加热,等到消化剂剩余1~2mL时,再用蒸馏水将溶液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摇匀。这种方法在铬的检测上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进样针容易污染,残留问题比较严重。并且由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铬元素没有很高的灵敏性,所以重复性更差。除此之外,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还可以运用冷原子吸收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汞蒸气对波长253.7mm的共振线能够产生强烈的吸收。生、熟中药的铅含量比较 生中药与熟中药是中药叶采后的不同加工方式;相对于生中药,熟中药需要进一步发酵、洒水渥堆等工序。中药叶采后加工工序越复杂,接触和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几率就越高。多数饼装生中药的铅含量高于散装生中药;比较生中药、熟中药样品的铅含量,生中药样品中除来自勐腊的 17 号样品铅含量达到 0.255±0.005 mg/kg 外,其余样品的铅含量均低于 0.20mg/kg;而来自勐海及勐腊的熟中药中铅含量高于 0.20 mg/kg 的样品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中药叶采后加工方式也是增加中药叶重金属暴露风险的原因之一,应重视中药叶采后加工的方式、条件、环境等。
  安全评估根据 GB 2760-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中药叶中铅限量为 5.0 mg/kg 及靶标危害系数法(THQ)评价通过中药叶摄入重金属铅的暴露风险。由表 2、3 勐海及勐腊地区的生、熟中药样品中铅的含量可知,两个中药叶产地的铅含量均低于 GB2760-2017 的限量标准;生、熟中药的靶标危害系数分别在 0.002~0.013 和 0.001~0.014 之间,两个产地生、熟中药的 THQ 均远低于 1,说明勐海、勐腊地区的生熟中药不会引起消费者的铅暴露风险。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手段,原子吸收光谱法不仅在检测过程中有着更高的精准性和灵敏性,同时有着更强的实用性。针对中药检测领域需要对各类检测手段进行改进,从而提升中药检测效果,让中药检测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不同地区的中药样品铅元素含量具有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土壤、大气等生长环境的差异有关。
参考文献
[1]方骏骅.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药重金属检测中的运用初探[J].现代中药,2018(20):96-98.
[2]谢佩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中药中的重金属铅[J].现代中药,2018(13):151-152,156.
[3]康燕.探讨高盐中药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232,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