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汪艳玲
[导读] 浅谈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


汪艳玲
(常州市武进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00)

【摘要】对于基层医院来说,中药处方存在多种常见问题,临床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将相应解决对策提出,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药处方;常见问题

   药剂管理中,中药处方十分重要,合理管理,可对患者用药安全起到一定保障作用,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可确保医院服务质量良好。临床常用中药处方,临床十分重视其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可保障患者健康。实际调查过程中,对于许多基层医院来说,多种因素可对其限制,导致中药处方出现了多种问题,临床应对其分析,规范以及合理化中药处方。分析得出,对比西药治疗,中药师可将中医遣方抓药以及随症加减等特点保留,开具中药处方,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因此,临床推荐应用中药处方。随着临床越来越广泛应用中药处方,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药处方安全以及有效,是中药疗效理想的重要保障,可确保中药临床用药有效、安全以及经济。本文分析了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以供临床改进。
1 书写处方格式不当
   临床常见书写不规范中药处方,是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书写不规范问题中,常见书写不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姓名书写不全等,部分处方中,处方上标明“童”、“成”,没有具体年龄标示[1],另外,其他处方中,医师、日期也没有写全。
   药师在配药过程中,需要依据处方,可对患者急诊中各项信息进行详细记录,详细填写患者年龄、性别、姓名、药品用法用量等,可将医师责任心、专业水平、工作态度良好体现。
2 书写药品名称不当
   对于年龄较大医师来说,从医多年,书写处方中药名时,受到个人习惯影响,不能严格按照学名进行规范书写,有可能受到当地俗名影响,错别字较多,不利于药剂师配伍,容易因为错误理解而将药物配错,对于一些医师来说,在书写药名时,为了方便,原则性不强,将茯苓写成伏0,这一行为并不可取。国家对处方书写进行了法律规定,书写规范标准是《中国药典》,可避免药剂人员认不清或者错误理解,导致药物调配错误,否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并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3 特殊药品脚注没有做好
   利用中药对各种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种药物存在不同特性,将处理工作做好之后,才能使用。举例说明,使用人参过程中,需要煎熬,使用车前子时,需要包煎,然后才能使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相关中药管理标准,在特殊药品开具时,应将脚注工作做好[2],对于部分临床医师来说,在开具药品时,认为只要向患者口头讲解清楚,不需要将脚注工作做好,而这一行为对于药剂师来说,开药时,也带来了一定困扰,若药剂师属于实习生,经验较少,会将特殊药物忘记,导致中药处方效果不良,若情况严重,可因药物不正确使用问题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4 过多药物种类存在
   在中药处方常见问题中,常见堆药现象,使用药物过程中,应重在精,并不是种类越多,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药物使用种类过多,可导致各种药物之间出现抵触现象,可对药效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处方来说,最为合适的标准是3到10种药物,不宜超过10种,但是,应将慢图缓取、膏丸制剂以及扶正康复排除。
5 没有标注饮食禁忌
   中药处方中,没有将饮食禁忌标注,也属于常见问题。在用药期间,药物以及食品会发生抵触情况,若严重情况之下,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对饮食重视力度进行强化。举例说明,地黄、首乌不宜与白萝卜、蒜、葱一起食用,白萝卜不能与人参一起食用,否则会减小或者丧失人参补气功效,鳖肉不能与薄荷一起食用,茯苓不能与醋一起食用[3],蜂蜜与生葱一起食用会导致抵触现象发生。
6 结论
   分析基层医院中药处方,存在诸多常见问题,例如,部分饮片炮制品规格不同、方法不同,功效以及性味也会发生一定改变,举例说明,在炮制地黄过程中,对于鲜地黄来说,临床功效是凉血、清热生津、止血,对于生地黄来说,临床功效是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对于熟地黄来说,临床作用是益精填髓以及滋阴补血,可有效治疗骨蒸潮热、腰膝酸软、肝肾阴虚、盗汗遗精等病症患者。另外,还存在临床医师在药名书写时不规范现象,未能严格使用规定用名,还会出现脚注不明确、出现配伍禁忌等问题,也存在重复用药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预防对策如下[4]:首先应该点评中药处方,将相关干预措施提出,然后积极开展窗口处方审核工作,在相关管理中,将中药处方审核员培训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做好,实施电子处方即时审核制度,将电子处方审核室设置,对于审核合格的处方来说,即时发回,对于审核不合格的处方来说,将原因标明之后登记并退回修正,然后再次审核。
   中药处方在药剂工作中以及医疗工作中,均较为重要,属于重要文件[5]。处方合理有效,对于患者来说,是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展了医疗规模,在日常诊治过程中,常应用中药处方,可对患者病情诊断起到辅助作用,可作为依据存在,对于药剂人员来说,可用于药品调配,是基础文件。相关性文献报道,在基层医院中,由于中药处方管理监督不严格,由于临床医师日常行为习惯等因素影响,在处方开具上,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导致临床医师专业素养受到患者及其家属怀疑,对于中药处方不合理现象来说,可具体反映临床医师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应针对基层医院中药处方常见问题,将相应对策解决制定以及执行,目的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总而言之,明确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然后将相关解决对策提出,严格执行相关措施,这一举措对于提高患者疗效保障以及安全保障来说,均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居岸峰. 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6):276.
[2]肖生飚. 基层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探究[J]. 健康之友, 2019, 000(019):293.
[3]钟仲, 麦蕴华. 基层医院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处方调配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v.10(12):143-145.
[4]郑伟, 赵春燕, 王淑玲. 基层医院中药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015(015):22-23.
[5]俞涛. 基层医院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处方调配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 2019, 009(030):213-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