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生培训计划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覃曼琳
[导读] 研究产科实习生培训计划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覃曼琳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 目的:研究产科实习生培训计划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科的实习生8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带教模式)为41人,观察组(使用培训计划表带教模式)为41人,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科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培训计划表在护理实习生带教模式中能提高学生理论、操作成绩,提高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科室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 产科;培训计划表;带教方法;
  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改进,人们对健康服务提出新需求,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临床带教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尤其是产科的护理工作模式,关系着母婴生命的安全健康。实习生在产科实习期间,需要护理初为人母的母亲和新生儿,以及掌握大量的母婴护理相关知识,在传统的带教方法下学生掌握科室的相关知识不牢固、易忘,学生会缺乏积极主动性。而在传统的带教方法基础上,使用产科培训表带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理论、操作成绩,提高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使学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更明确、规范,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产科护理实习生82名作为研究对象,男生10名,女生 72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04±1.19)岁;纳入人员标准:均为应届专科学历学生,排除本科、中专学历学生。实习周期为4周,随机分为对照组41人和观察组41人,其中对照组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04±1.19)岁,观察组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04±1.19)岁,两组人员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1名学生,应用传统带教方法:根据学生实习大纲的教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入科第一天,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进行入科介绍,简单介绍科室的环境,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要求、各班工作职责、科室专科药品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在入科介绍结束后,由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 在第一周由带教老师进行具体讲解各班工作职责内容,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以及进行各种基础技术操作和专科技术操作的示范及讲解目的和注意事项。第二、第三周实习生跟着老师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指导。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的带教模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如有不明白的问题主动询问老师,并做好笔记。第四周末由总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科室出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考试,以及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满意度,并做出总结及反馈。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模式上实施培训计划表带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在实习生入科后,每人发放一份产科计划培训表,产科培训计划表是根据学生实习大纲的教学要求及科室的教学计划来制定,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分类归纳出来,制定所学知识需掌握的时间。
(2)培训计划表的内容包括:病区环境(病区的分区、基础设施的使用、常用药品、物品的放置、急救设施和消防设施的放置)、制度职责(各班工作职责、各项查对制度、探视及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病人住院及出院办理流程、手术及分娩病人交接流程)、基础操作(静脉输液、静脉采血、肌肉注射等操作)、专科操作(母乳喂养适宜技术、挤奶手法、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生命体征测量及女性导尿术)、仪器使用(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泵、气血通络仪等)、专科用药(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盐酸利托君注射液等)、护理常规(顺产后护理、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先兆早产护理、人流术后及引产术后护理)、宣教内容(母乳喂养好处、新生儿五大生理现象、顺产后及剖宫产术后饮食)、护理评估(出入院评估、静脉血栓及跌倒风险评估)。在相应的培训内容上设定需要掌握的时间为:5天、1周、2周。
(3)培训表设定评价次数为三次:第一次由带教老师在相关内容所规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并记录学生掌握情况,A为掌握;B为熟悉;C为不掌握,对熟悉和不掌握的内容,带教老师要加强指导,并反复提问直至掌握为止,第二次评价由总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考核或操作考核,并填写掌握情况,对熟悉或不掌握的内容立即进行指导,并告知带教老师需加强指导此内容。第三次评价由护士长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考核或操作考核,对不掌握的内容立即进行加强指导,并告知带教老师进行加强指导。
(4)培训时间安排:护生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主要是对专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习的第三周和第四周主要是进行专科护理操作专科知识的宣教。第四周末由总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科室出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考试,以及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满意度,并做出总结及反馈。
1.3  观察指标
(1)考试成绩:实习结束前对学生进行科室出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考试,各项指标为100分。(2)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在实习结束前收集学两组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程度,分别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考核成绩与带教模式满意度)(x±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比较表
观察组理论成绩、专科技术操作成绩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 论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将护生过渡至护理人员的重要阶段是临床实习,产科护理教学具有专业性强与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提出较高要求[2]。产科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科性,对护理的要求更高,当实习生在面对产妇及新生儿时,没有系统的带教方法,容易缺乏自信心,不敢自我展现,对孕产妇的宣教能力就有所下降。因传统的带教方法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且方法单一枯燥,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带教老师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更多的偏重于机械性地传授知识,忽略了操作技能的原理和规范的理论依据教育,实习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实习内容缺乏热情,对实习不够重视,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产妇沟通的时候,语气生硬,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3]。而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培训计划表,实习生入科后,有了培训计划表就能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有了学习的目标,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考核下,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使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当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在面对孕产妇时能更自信。而带教老师可以根据培训计划表的内容实施带教,进行规范、全面地指导实习生,避免盲目和遗漏,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4]。因此,使用了培训计划表,带教老师教学更规范、统一,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姜玉荣,苏云,刘玉平,等.目标教学在产科带教护生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3,6(2):83
[2]李佳丽. 人性化带教法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7):165
[3]宾月文. 产科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分段带教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5):773
[4]朱影娴,杨丽清.妇产科带教中培养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