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学生选课动机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高子倩 马晓康 秦博 刘书利 李宁馨 张丽※
[导读] 摘要:在专业教育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中,公共选修课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解析,以学生的视角反馈公共选修课设置、管理及内容存在的问题,旨在给教务管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在专业教育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中,公共选修课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解析,以学生的视角反馈公共选修课设置、管理及内容存在的问题,旨在给教务管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选课动机;教学管理
        一、前言
        大学生选课机制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选课动机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风气、教学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与学习氛围的重要指标[1]。公共选修课通常是面向全校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2]。大学生自主选课机制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根据自身专业情况、兴趣爱好、就业帮助等进行自由选择,做出最佳决定。因此,正确的选课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旨在解析影响学生选课的主要因素,提出切实有效建议与措施为教务部门指导学生选课并对完善公共选修课的选课机制提供参考。
        二、公共选修课课程学生选课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选修课选课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
        公共选修课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重要部分。因此,公共选修课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目前在公共选修课方面从学校到学生自身常对公共选修课有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公共选修课课程的选课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的问题,比如对于学校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了解不足,常常以课程名称判断是否喜欢或有趣,而不以拓展自身的非专业方面的发展为目的,也不以兴趣为导向;选课过程中除了少数名师名课受到追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选课存在避难就易的情况,对于简单易学,能轻松过关的课程情有独钟,从某些方面体现出学生们存在畏难心理。
        2.2 学分制下学生选公共选修课经济利益考虑
        在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在选择公共选修课时存在经济因素的考虑。在现行的学分制下学生修读课程学分超出毕业要求的学分时会产生学分费,虽然以多数学生的经济能力看学分费不算高,但在选课时仍会有人因此放弃自己想修的课程,或者抱着可以旁听的想法,但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坚持听完整学期的课程。
        2.3公共选修课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公共选修课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的选课需求一方面体现在课程类别的丰富度不够,以A财经院校为例,学校以经济类和管理类为主,理工科专业仅有计算机类和生物类,任课教师学科多样性的缺乏使得公共选修课的多样性受局限。另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体现在公共选修课在可开课条件中选课人数设置相对较高。在A财经院校,专业课及公共必修类课程选课人数达到25人可开设(人数少的特殊专业除外),而公共选修课则要达到40人方可开课。这也是部分学生的选课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这两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即热门课程在第一轮不限容量的选课中选课人数可达到1000人以上,但不管是限于教学场地还是教学效果,对于面授课程而言这都是不可接受的,一半多的学生将因容量调整而出局。
        三、影响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的外在因素
        公共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程,学生们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来选择课程。选课过程影响学生选课动机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兴趣、时间安排、学分要求等。
        3.1 个人兴趣驱使
        在选修公共选修课程时,多数学生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来增强某方面的技能,以A财经院校为例,以个人兴趣驱使下选择公共选修课的情况占到了60%以上。还有小部分如经管学院、数统学院、文传学院等,选课动机与提高自身素质,老师的授课方式、点名与否、考试方式等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像文传学院、艺术学院的学生也受提高自身素质的因素前辈指点以及专业要求的影响。各个学院都存在着选课随大流和人多可以不听课的情况,但是在各个学院占少数。


        3.2 时间无法协调的情况
        公共选修课课程虽然在教务部门进行安排时尽量避开公共必修课的时间,但由于公共选修课面向对象多为全校学生,时有与必修课上课时间冲突的情况。但由于公共选修课常常是每学期滚动开设的,并且热门课程会开设同头课程,所以一定程度上讲这种情况可以避免。时间冲突的情况还发生于与社团活动、辅导班上课时间冲突的情况,而情况发生时学生们往往会选择放弃心仪的课程,改选其它课程。
        3.3 学分限制
        在很多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都设置了归属模块,如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与文学、创新与创业、艺术鉴赏类等,模块的设置规范了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分类,不少学校同样也设置了对某些模块的修读要求,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在学生选课时表现为部分学生只为满足学分要求而学,以满足毕业要求为目的,不再额外修读可能很感兴趣的课程。因此,学分限制成为了影响学生选课动机的一大因素。
        3.4 公共选修课的课堂管理
        由于公共选修课课程受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度较大,部分学生在选课前会参考学姐学长们的建议,这就使得学生选课时通过耳闻的课堂情况来决定是否选课。比如任课教师上课是否点名、课堂语言是否有趣、课堂形式是否多样、考试程度难易等常常在学生考虑范围之内。
        四、提高公共选修课到课率及开课率的建议
        4.1 学生层面:
        做正确的思想引导。教务老师、辅导员、班级干部等相关人员要经常为学生普及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大一新生时一定要在他们心里种下公共选修课的种子,带领学生认识公共选修课是什么,每个人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涉及哪些,提前对学生进行选课前指导,引导其进行正确选课。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另外,学生应充分了解选课机制,规划好自己未来的方向,避免在选课时才挑挑选选而错过喜欢的校选课的现象。
        4.2教师层面: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水平并制定严格的教学考察制度与考试制度,防止蒙混过关。改变教学方式,从以往的单一枯燥教师授课变成有趣的翻转课堂或者学生展示等形式,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锻炼学生能力。
        4.3管理层面:
        公共选修课同样在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上须与必修课程同样对待,不能放松。学校和学院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尽可能多的普及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开展相关的活动讲座等。对学生上课到课率严加看管,严禁逃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优化教务系统,完善选课流程,为学生选课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教学硬件支持,保证学生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对任课教师严格把关,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结束语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大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的选课动机对于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具有创新型、复合型、综合素质过硬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重视和努力。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完善和与时俱进是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正确引导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明确学生选课的动机,有助于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促使合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贾凤芹.学分制下大学生选课动机与行为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000(021):38-40.
        [2]刘理,楼程富.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000(002):32-34.
        作者简介:
        高子倩: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学生。通讯作者:张丽,zhangli@heuet.edu.cn
        基金项目:
        河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S201911832036)。河北经贸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019JYY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