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风貌的村庄规划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殷楠 范田天
[导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面貌的一片大好,加速了乡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面貌的一片大好,加速了乡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对村庄进行施工规划时,如何完好的保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成为了乡村建设的一大重点。基于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本文就着重围绕村庄的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
        关键词:历史文化风貌;村庄;规划建设;措施
        引言
        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乡村的时代变迁,它集合了各种历史文化与政治文化,是中国土地上现存的重要历史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乡村的经济建设,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当地实际的分布情况为基础,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施工规划,力求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一、简述历史文化的相关属性
        历史文化村庄遗迹是中国现存的重要历史资源,它具备了相应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物质性等相关属性,下面我们就对其不同属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历史属性探究
        历史文化的历史属性主要是指在过去的时间段已经发生的事件,而现在正在发生的和已经完成的时间或是工程都不属于历史性范畴,也不能称之为文物,历史文物与其他物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2.社会属性探究
        历史文化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对历史文化的承载性,所有文物古迹都承载着当代人特定的历史需求,比如说长城、故宫以及卢沟桥等,这些古迹展现着特定时期的人类社会活动,见证了那些特殊时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发展至今重要的标志性历史建筑。
        3文化属性探究
        历史文化的文化属性主要是指其创造性,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凝聚了当代人伟大的智慧结晶,是对当时新工艺、新思想、新文化等内容的充分展现。就目前来看,我国现存的大部分历史建筑和工艺品,其制造工艺及方法充分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人类的智慧及社会的进步,这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甚至有些技术工艺是现今都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对这些凝聚着智慧的历史文化产物给予高度的尊重。
        4.物质属性
        历史文化的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及事物。【1】客观性是每一个历史文化遗产都应具备的重要特点,一旦失去了其客观性特质,就无法再称之为文物。因此,目前部分已被拆毁或由于其他原因被损毁的文物遗迹通常是不再予以重建,因为一旦进行人为性质的参与,这些建筑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客观性,也就不存在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了。此外,历史文化还具备一定的自然属性,这意味着那些历史文化建筑无法完全脱离生态环境而独自保存下去。
        二、浅析完善历史文化村庄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
        1.充分掌握历史文化村庄的实际情况
        在对历史文化村庄进行规划建设时,相关部门应对村庄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由此构建出科学完善的规划建设方案,以此来推动历史文化村庄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对村庄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这其中主要会涉及到历史村庄遗址位置的勘察、周边自然环境、地质地貌、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内容的调查。其次,应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进行充分调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历史建筑的总规模及其原貌保护程度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其二,对历史建筑的地理位置、产权归属问题、用途以及保护的完整度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最后,应对自然环境和村庄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古代人一直对风水术数有所研究,所以在建造房屋时也会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在进行历史文化村庄的施工规划时,应注重对村庄水系、空气质量以及山体植被等情况进行缜密的调查。此外,还应对村庄道路、绿化以及工程施工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使历史文化村庄的规划建设得到有效的落实。【2】
        2.对历史文化村庄的保护范围进行明确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历史文化村庄的重点保护区域进行准确的划分,如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以及协调发展区三个方向。其次,受到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三方面的约束,导致无法对村庄中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进行全部保护,对此,相关部门应对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和协调发展区三个区域展开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用有限的资源来加强对村庄历史文化遗迹的完善工作,避免对历史文化村庄的规划建设造成任何阻力。最后,应针对不同的区域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围绕核心保护区而言,就应加强对原貌的保护以及修复,尽可能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之上提升其稳固性。围绕风貌区而言,则应该从保护和建设两个方面考虑,对新建筑的施工建设应充分尊重古建筑的风格,将古建筑的历史风貌进行更好地延续与传承。围绕协调发展区而言,应注重其建设与发展,确保后期施工建设而成的建筑必须能够完全融入到该区域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避免视觉效果中的格格不入给人造成感官上的不适。
        3.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工作
        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可以充分展现出历史村庄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在对历史村庄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保护和修缮技艺是针对古建筑的重要施工技术,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必须是以保护其原貌为前提条件。而对新建筑进行保护或维修工作时,应注重老建筑的完整性不被破坏,确保在文物建筑不被损害的情况下展开后续的修缮工作。首先,应对建筑的历史文化进行鉴定研究,并进行详尽的记录。依据每座古建筑的实际情况与历史文化价值实施登记,同时对建筑的种类、历史风貌、整体保存度和历史文化特征实施分析整合,可以为后续工作人员的修缮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应对具体的修缮工作拟定清单。【3】由于人力资源的局限性,使得在面对庞大的修缮工作之前,必须要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修缮工作拟定一份清单,很对需要予以保护和修缮的建筑进行编号登记,并且明确其保护等级,将其划分为保护建筑、整治建筑和重点保护建筑等,这样有助于修缮人员对修缮工作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最后,加强建筑色彩、形式以及体量方面的引导工作。受到环境、地形以及各地风俗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历史建筑会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结合历史建筑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和建筑的历史文化等相关因素对新建筑的规划建设进行充分的引导,以此来确保新建筑与古建筑风格的协调性,将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产物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下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村庄进行规划建设时,除了要实施必要的保护和修缮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周边环境的统筹规划,在对历史文化风貌进行保留的同时打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乡村新面貌。
        参考文献:
        [1]龚彦俊.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策略[J].四川建材,2020,46(01):34-36.
        [2]吴一平,陈颢.浅析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J].建材与装饰,2018(50):90-91.
        [3]温泉.历史文化风貌的村庄规划建设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80+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