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件现场安装技术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曾伟杰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3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因此,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新标向。本文主要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板、预制楼梯进行阐述。
        关键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探讨
        1.前期保证措施
        1.1施工图纸、方案
        根据经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通过的施工图纸,实地考察选择质量优信誉好的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并组织各参建单位对装配式结构图纸进行图纸审查,完善相关专项方案,严格按方案施工。
        1.2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应选择身体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团体作业经验丰富的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相关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并经模拟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3设备选用
        起重机械、钢丝绳、吊环等作为贯穿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的主要施工设备,根据吊装任务经过验算后最终选择,并按照相关要求定期维保、检测,特别是钢丝绳、吊具在每次吊装施工前都须检查一次,如有损坏须及时更换。
        1.4材料堆放
        根据每层预制构件数量和实际吊装速度,合理选定堆放场地大小,并设置防护设施进行分隔,悬挂标识牌。宜设置在吊装机械工作范围内,如现场环境狭窄,可采取直接在运输车上起吊的吊装方式。地面承载力应复核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的可减少叠放层数。
        2.吊装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支撑体系
        可采用安全可靠且易拆的工具式支撑系统,其中铝模水平支撑系统因其安全性能、高重复利用率,在装配式建筑中较为常见。铝模生产厂家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图纸进行铝模板优化设计,进场安装前须在厂区进试配装,现场安装并经验收合格。
        2.2安全措施
        机械设备需确保正常运行、使用,带“病”的机械设备及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塔吊须安装防碰撞监视系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报告,并立即做出应对措施。
        每次吊装前应仔细检查吊具、吊点与吊耳、钢丝绳是否正常,施工中若有异常应立即暂停吊装,全面排查。
        吊装作业时,建筑物周围设置警戒区,如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起重臂和重物下方应净空,严禁有人进入、停留或通过,避免交叉作业。
        全过程应用远程通讯设备进行指挥,对讲机经统一确定频率,使用人员无权调改频率,专机专用,不得转借;严格执行“十不吊”制度。
        起吊瞬间应停顿15秒,测试吊具与塔吊是否异常,确保构件处于平衡状态后方可继续爬升;异型构件,必须设计平衡用的吊具或配重,达到平衡状态后方可提升。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视力不够等不适合做高处作业的人员,均不得从事高空作业。2米以上(含2米)高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带、绑裹腿,穿登高专用鞋。
        遇6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作业。事后须对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现场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坍塌、塔式起重机事故、物体打击事、触电、突发性停电、火灾、中暑、恶劣天气(台风雨)、雷击等。
        3.安装技术要点
        3.1进场检验
        预制构件进场后,应逐批检查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并形成书面记录。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外观质量主要检查项有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等。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预留钢筋、预埋管线及预留孔洞等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标识应标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构件规格、编号、重量、质量验收标志等重要信息。
        检查不合格的构件不得使用,存在缺陷的构件应进行修整处理,修整技术处理方案应经监理确认。
        3.2总体施工流程
        施工图设计→深化图设计→图纸会审→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和进场验收、堆放→安装前测量复核→预制楼梯吊装→墙柱钢筋绑扎、验收→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验收→叠合梁吊装→叠合板、预制飘板吊装→管线、管件预埋及防雷焊接施工和验收→现浇梁、板面钢筋绑扎、验收→混凝土浇筑→下一层结构施工。
        3.3叠合梁吊装要点
        按设计顺序、编号进行吊装,避免吊错重吊。如存在主次梁时,在吊装前须将箍筋预先套入预留钢筋,全部吊装完成后再移动箍筋绑扎牢固。注意梁的方向,主梁安装位置后,精度要求为±5mm。相关主梁安装好后,即可安装次梁;次梁吊装须待两向主梁吊装完成后才能吊装。吊装后需派一组人调整支撑架架顶高程,使梁头钢筋位置、梁中央部高程一致及水平,确保混凝土浇筑后主次梁不致下垂。在梁模板板面阳角位置两侧可贴一道1~2mm厚泡沫双面黏胶,减少混凝土浇筑漏浆。
        3.4叠合板、预制板吊装要点
        双向板板缝为300mm,吊装前须做好控制线标识;在板缝处的模板板面贴一道1~2mm厚泡沫双面黏胶,减少混凝土浇筑漏浆;如现场存在现浇梁,即在放置叠合板前须将预留搭接钢筋向下弯曲,待预制板安装完成后再扳直,吊装预制飘板时即相反,钢筋须向上弯曲后再吊装;叠合板四边接口应为八字型设置,吊装后接缝成倒八字,便于混凝土浇筑时充分填充密实。
        3.5预制楼梯吊装要点
        因楼梯段为斜构件,可采用四点直接起吊,用两组长短钢丝绳,如6m+4m组合搭配,预制楼梯段吊装应保证上下高差相符,顶面和底面平行,以便于安装。若楼梯跨度大,易造成构件曲翘变形,或板底开裂,则必须使用平衡钢梁,长短钢丝绳保证楼梯起吊呈正常使用状态,吊装梁呈水平状态,楼梯吊装钢丝绳与吊装梁垂直,主吊索与吊装梁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
        3.6安装技术措施
        吊装作业不宜夜间施工;吊装预制件前需安装牵引绳控制构件转动,保证构件就位平稳后才能吊装,禁止站在构件边沿探身推拉构件;异型构件,必须设置平衡用的吊具或配重,达到平衡状态后方可提升;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预制构件起吊时吊点合力点宜在构件重心垂直上方,如无法确保平衡时可采用可调式平衡钢梁;起吊瞬间应停顿15秒,测试吊具与塔吊是否异常,检查构件是否水平,各吊点的受力是否均匀,确保构件处于平衡状态后,方可继续爬升;整个吊装过程采用慢起、快升、缓放的操作方式,防止碰撞;吊装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必须换人时应将吊装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吊装过程预制构件不宜偏斜和摇摆,严禁长时间悬挂在空中;预制件吊装就位后,须调整支撑体系至预制件平稳,经检查确认支撑架没有松动,安全后方可摘钩。
        4.装配式技术优缺点
        优点:①大量的建筑部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增加现场装配作业,减少现浇作业,进而大大减少资源浪费;②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③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降低,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④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缺点:①由于普及度较低,目前造价较高;②部分装配式结构标准化设计较低,并不能缩短工期;③要求放线准确、标高测量精确、允许误差较小、预留孔洞位置精准度要求较高,导致操作人员技术技能要求高;④尽管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也可能有一定的尺寸偏差,同时由于现场施工时的人为误差,拼装时缝隙有时过大或不均匀现象影响观感质量。
        5.结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作为新的建筑工程标向之一,须进一步健全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推进部品部件工业化生产,强化队伍建设以提升装配施工水平,鼓励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提高建筑工程装配率。
        参考文献:
        [1]邓成龙.浅析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43.
        [2]刘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J].建筑施工,201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