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刘海波
[导读] 摘要:为了有效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稳定、可靠地运作,水利设施建设中必须规划设计,加强管理。
        哈尔滨市阿城区河东灌区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为了有效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稳定、可靠地运作,水利设施建设中必须规划设计,加强管理。否则,会导致水态不稳定,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甚至无法使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农田水利设施能够削弱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调节农田水分状态,解决农业生产水源短缺,以及抗涝、除涝等问题,实现旱涝保收。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1.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通过有效的水利设施,能够提升农业的抗灾能力,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更能够在保证水源充裕的情况下实现粮食产量综合性提升。当农村的农业产量增加之后,就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在水利设施建设有效调节农田水流的前提下,就能够实现一系列的经济效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自然灾害,推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乎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我国面临着人口较多、耕地较少的情况,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就有国家粮食短缺的挑战。农业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正是源于水资源对农业的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利用现代化灌水方法,实现水利工程的技术性改造,从而将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农作物水资源的良好供给,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1.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业问题一直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保证,也是促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产品供给,能够巩固与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因此,只有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农业发展,我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但很多地区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设施效能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2.1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中现场勘察不足,导致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造成渠系布局不合理,后期运维难度大,且使用成本高。在一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建设单位缺乏对经济良性循环的考虑,导致设施年久失修,灌溉效益差。很多农户缺乏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渠系破坏现象严重,渠系垮塌现象较为常见。
        2.2工程施工质量较差,缺少或没有设施建设质量控制机制,造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返工现象较多。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工程中仍使用旧设备,故障率高,设备老化严重,严重影响农田水利设施正常使用。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活动是自古就有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改造自然的人类活动,必定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兼顾两者利益,就应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合理、适当地进行水利建设,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农村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有效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所以,为了能够稳定农业生产,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正视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从而实现农村社会与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3.1更新观念,正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要想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效益,首先就应该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了能够更新农村人员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观念,就应该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关人员意识到其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与关键作用,从而能够在推进农村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正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
        3.2拓宽渠道,实现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足。为了能够实现农田水利设施资金充足,就需要扩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渠道。针对农村政府自身财政收入较少的原因,可以申请上级拨款或者进行集资,以保证农田水利建设不受资金阻碍。另外,一旦收到资金就应该优化资金使用方式,不仅要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保质保量,还应该使资金能够有节有余,从而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3.3加强质量控制。若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必然导致水资源流失、农业资源浪费和运维资金的增加,会给后期运维带来难度,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并制定相关制度,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特点对建设过程进行控制,在现场设置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进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4搞好环境保护,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生态与环境的问题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需要处理好生态与环境问题。
        3.4.1灌输环保施工观念。全面贯彻环境保护思想,不仅要有观念,还要有行动。除了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还要让施工人员树立环保意识,让意识去指导行为。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落实到各个水利建设的环节之中,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从而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4.2做好生态评估工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这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藐视。所以,在施工过程就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完善施工的生态评估,应该认真研究工程对社会、自然、生态的各个影响,最大程度地规避或者减少影响,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有形的变化和无形的变化相结合,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做好水利建设期间的科学规划。
        4.结语
        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修水利、趋利避害是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实现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从经济全局出发,加快水利改革,在顺应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优化建设,完善农田设施制度,发挥水利价值,从而使得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能够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马华明.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02).
        [2]陈煌,王金霞,黄季焜.农田水利设施抗旱效果评估:基于全国7省(市)的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10).
        [3]何昆,张海腾,任延雷,张梅,赵跃伦.济宁市土地流转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水利,2015(11).
        作者简介
        刘海波(197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阿城区河东灌区,副站长,工程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灌区管理工作27年。研究方向:灌区农田灌溉管理;灌区水利施工;农田节水灌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