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及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析 李刚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刚
[导读] 摘要: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的关键举措。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的关键举措。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认真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路径,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稳步推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信息化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的新型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对城市中的发展信息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将现代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行充分融合,在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和相关商业活动进行密切的监测与管理,实现对城市日常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让建设的智慧城市转变为更加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有利于调动城市的发展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 智慧城市概述
        1.1 内涵概述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它是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使构成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环境资源要素实现互联和协同,是一个物物相连、人物互动、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政府高效运行、百姓幸福安居的城市。可提供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1.2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价值
        1.2.1 智慧城市在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智慧城市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来说有新特征和新内容,从城市的建设特征来说,智慧城市有着很好的居住生活舒适性和健康行,更重要的是具有科技智能型的特征。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来看,智慧城市主要是以人为本,将信息和知识作为相应的基础,以互联网作为建设手段,带动城市原有的传统行业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出合理的发展体系,注重提升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以信息化为手段,但是又不能局限于相关信息技术,注重人力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引进优秀的人才和智能技术,利用数字技术培养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结合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形态进行有效的融合,共同创建更加具有智能化的城市。
        1.2.2 智慧城市是城镇与工业的有效融合
        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包括的范围很广,是城镇化和工业化互相帮助的产物,也是两者深度融合的结果。其中城镇化是智慧城市信息智能化的主要载体,智能信息化也是城镇化的重要的变革的体现,利用城镇具有扩散和聚集的通用的功能,将城市智能型建设的更加科技化与信息化[1]。另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包括很多领域,如城市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治理领域,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也有达成的共识,智慧城市是城市需要以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基础,将信息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利用信息的资源整合方式,将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形态,也利于城市社会的长久发展。
        2 智慧城市及其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智慧城市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尚不到位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很多城市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样势必造成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没有健全,建设规划和目标论证不够科学长远,没有很好体现城市的环境特点和人文特色。
        2.2 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尚未完善
        尽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也在不同的城市进行了试点,积累总结了一些建设、管理、运营经验和模式,但是,目前跨部门、跨行业协调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多头决策、政出多门、管理碎片、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严重。


        2.3 基础设施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不高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必须借助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手段将物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再加载城市环境(水质、大气、污染等)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人口、产业、资产等)数据,还有实时获取的数据,形成庞大的城市海量“数据池”,实现全领域、全覆盖的城市信息化、数字化[2]。
        2.4 信息化数据标准不统一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采集的原始数据格式和数据传输格式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否则不同来源的信息将无法兼容通信和融合。所以要尽快制定详细的数据交换信息格式规范,所有的信息从源头采集、传输到交换执行统一标准规范,这样就为数据融合、协同共享,直至为智慧城市群建设奠定好的基础。
        3 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途径
        3.1 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相互结合
        从金融方面来说,在融资的过程体系中,相关部门需要对相应的投资体系和规范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加强对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基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和管理,对创业投资产业链进行健全和优化,推进相应的金融和科学技术产业孵化与培育创新工作的管理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自己对市场的干预,加强政府正确政策的引导,引导资本市场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对智慧科学技术的创新可能存在的高风险进行缓解和分散,并及时针对实际出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3]。对当前的市场进行分析和总结,优化智慧城市的金融公共服务,对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情况,为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就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构建完整的金融投资机制。
        3.2 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集成之间的关系
        在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还没有真正实现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信息集成之间的关系建设还有一定的建设和发展空间[4]。要想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还需要突出智慧型特点,即城市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程度。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就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信息技术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集成之间的共享等。
        3.3 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了适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快这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地方政府也要依托本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快相关的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了解本地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专业技术人才。
        3.4 加深民众对智慧城市的认识
        政府一方面要把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及时推广应用,让市民直接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城市居民的信息化素质,成为“智慧市民”。也可建设“智慧城市模拟馆”,让市民直观了解建设智慧城市的作用,支持并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宏伟工程建设之中。
        结束语:
        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方面还没有真正的投入实践。因此,我们系需要对智慧城市的工作建设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规划,健全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引入优秀的人才和技术经验,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促进智慧城市的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燕来.大数据应用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J].智能城市,2018,4(19):46-47.
        [2]孟凡军.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6.
        [3]王静宇.浅析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8):170-171.
        [4]崔庆宏,王广斌.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因素对目标绩效的作用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1):152-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