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农村信访问题的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万桂香
[导读] 摘要: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是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信访问题频增,整体问题结构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霍山县信访局
        摘要: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是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信访问题频增,整体问题结构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地方政府在面对信访维稳工作时,应及时停下脚步,优先考虑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确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信访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新经济形势下几项应对措施,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形式;农村;信访问题
        引言
        农村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才能稳步向前迈进。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农村人民生产生活利益分配矛盾逐渐突显。作为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地方政府应直面群众,了解需求,通过改进与完善,不断提升服务农村农业的工作水平和执行效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因此,本文对新经济形势下农村信访问题的现状与原因进行思考与探索,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供参考。
        一、农村信访问题的现状
        (一)利益访现象十分典型。在信访人群中,有的群众是因病、因灾等原因生活困难寻求帮助,有的群众是权益受损寻求解决。无论哪一种,都牵涉到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都希望通过信访获取利益最大化,甚至是额外的利益。
        (二)越级访数量明显增多。部分信访人直接越过县、乡,进京、赴省越级上访。特别是在特殊敏感时期,信访群众为了给地方政府施压,集中在此时间段进行越级上访。
        (三)集体访事件逐渐增多。社会转型时期,部分群众利益受损,例如农民工工资、互联网金融诈骗等。上访群体拥有共同的诉求,人员众多、问题复杂、解决难度大。他们认为人越多领导越重视,解决力度就越大。
        (四)缠访、闹访的情况时有发生。少数信访人上访诉求明显不合理,仍然常年上访,反复诉求同样的问题,希望通过缠访、闹访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
        仔细分析目前农村信访问题现状,主要是有以下几个产生原因:
        (一)发展问题: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诉求和期盼日趋多样和复杂。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都会通过信访这个经济社会的“晴雨表”体现出来。
        (二)政策原因:部分现行政策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有些问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致使群众反映的合理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干部认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重视程度仍然存在差异;有的信访问题涉及到多个单位或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应该解决又能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悬而不决。


        (四)群众素质:部分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理”;少数人蓄意滋事,以访谋利;信访老户心态偏执,动辄越级上访,以此给地方政府施压。
        (五)执行层面:一方面是信访的低成本让很多当事人遇事先信访,另一方面是上级对来自下级的信访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通报,实行责任追究,导致在处理矛盾纠纷中,各级各部门过分强调运用调解手段,对无理缠访、闹访的当事人一味迁就。
        三、新经济形势下农村信访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新考验、新挑战,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群众利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发展中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解决信访问题,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强化领导是保障。新形势下,农村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乡村振兴愿望迫切。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负责地解决好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及时解决信访工作中困难。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亲自抓,负总责,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难点、盲点、痛点。(三)措施落实是关键
        首先,要强化“源头”治理。一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要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的摸排,确保不留死角盲点。对排查出来的苗头隐患,要逐一梳理分析逐一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化解和疏导工作。二要落实风险评估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和“决策前评估、实施中跟踪、完成后问效”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真正从源头上杜绝群体性信访问题的发生。三要重视解决初信初访。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不要一味推拖,把能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棘手化。
        其次,完善管控策略。一要加强干部教育,树立为民情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办理的办理,不能办理的要耐心指明方向和路子,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现象。二要规范干部行为,强化法治思维,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依法履职的水平;三要强化责任追究。实施责任追究,有利于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四要依法予以处置。对有违法行为的信访人依法予以处置,有利于引导信访人理性表达诉求,维护信访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信访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保护并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信访问题的管控,理性看待上访,既不熟视无睹,束之高搁,也不大惊小怪,草木皆兵。认真对待,积极应对,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逐步推进信访合理管控的实现,为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浩,朱荣瑞.乡镇政府资源整合与农村信访治理——基于豫北梨镇的实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5):84-92.
        [2]董丽敏,贾松田,于国凤.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引发信访情况的调查[J].南方农业,2019,13(27):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