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隗鹏程
[导读] 摘要:当前大多数传染病医院的建设观念比较落后、建设时间比较长,现已无法满足现时代人性化的医患使用需求。
        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当前大多数传染病医院的建设观念比较落后、建设时间比较长,现已无法满足现时代人性化的医患使用需求。所以,一定要重新设计当代传染病医院的建筑功能,尤其是在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在医院治疗传染病患者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以某医院为例,对当代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策略
        引言:
        在最近几年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有效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速度。因为医疗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城市扩张较快,二者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现象,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环境健康风险。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为有效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健康、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真正实现传染病个体防治,传染病医院是重要的空间载体。所以,针对当前人口需求、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传染病医院的功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传染病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 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介绍
        在当前的某项目医院中,具有4幢住院楼、1幢门诊科研医技楼。在医院院区中,还配有基督教堂、制氧站、污水处理站、动物房、污物处理站、职工宿舍、学术报告厅、营养餐厅、行政后勤楼。在本次改扩建工程中,需要将现场中的污水处理站、基督教堂、营养餐厅全部拆除,保留其他建筑物,同时在空置用地中新建高压氧舱、多功能建筑、职工公寓、新建筑。针对医院改扩建工程,设计出发点为充分体现出医院的呵护、完满与支持,设计重点为建设基地中公共空间与新老建筑的连续性与衔接性,重新布局医院中的建筑物与公共空间,通过纯净的建筑立面、柔美的建筑姿态、清晰的规划结构,以将医院呵护、支持的医疗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另外,通过本次对医院的改扩建,以有效确保医院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营,满足当下与未来的传染病医疗需求。
        2 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策略
        2.1 功能独立的智能化专用流线
        2.1.1独立出入的智能化场地流线
        为避免医院场地内部的交通流线出现重合交叉现象,一定要设置区中,在控制传染源与进行医院院区管理过程中,设置独立的出入场地流线是极为重要的。在医院场地中的所有功能分区中都设有独立的临街界面与独立的出入口。在本次改扩建工程设计中,从北至东南方向,功能区的污染等级逐渐降低。因功能具有连续性、功能分区具有确定性,所以车辆在进入场地以后,无需对其他区域进行跨越。通过依赖于联通的地下空间,一些流线能够延伸至不同建筑物的主体中。针对传染病区的医疗废弃物与综合诊疗区域的医疗废弃物,主要通过污物流线实现收集,所以通过对传染病区建筑进行围绕,污物收集流线最终成为一个环线,每天能够进行3次垃圾收集工作。在场地西侧的垃圾处理站中,消毒处理收集到的全部污物,同时通过污物出口传输出去。在医院院区的西北角位置处为污物处理场地,与主体建筑与主要功能建筑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远的,有效降低了污物处理场地对医院院区形象的影响,与此同时,污物处理场地紧邻城市道路,污物出口未与其他功能出入口共同使用,所以其他人员流线不会与污物输送出现交汇现象。
        2.1.2智能化的医患分行流线
        在院中的诊疗区中设置医患分行流线,有助于减少传染病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有助于减少传染病患者与清洁用品的接触,有助于减少传染病患者与医技化验物的接触,有助于减少其他传染病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接触,所以能够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抑制。例如,传染病区的C楼,选用经典的三走廊形式,检查室或者诊疗室可以在两侧分别设置入口,供医护工作人员与传染病患者分行使用。本幢楼为矩形建筑物,在第一层,将门诊入口、住院入口的交通核心设置在中间位置,将垂直交通通道、医护工作人员的专用入口设置在两端。医技区域的两侧外廊由医护工作人员使用,中心内廊由患者使用,在分离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流线同时,还能够保证医护之间的沟通与诊室之间的联系。


        2.2 高效连续的智能化就诊流线
        2.2.1连续的智能化室外行人流线
        在二院中,通过连廊有效连接传染病区建筑物主体与综合诊区建筑物主体,有助于人员室外移动的减少,同时促使楼宇之间的路径变得更为清晰;通过选用医院街形式,有效串联综合诊区的主要建筑体量,同时将医院街作为界限,两侧分别与传染病污染区、职工用清洁区进行相连。在二院用地的北侧为传染病患者的主要活动区域,从东到西形成从门诊到专科住院楼的就诊流程。室外流线因受楼宇走势的影响,表现为从门诊到不同住院楼进行散射的流线形态。
        2.2.2简洁的智能化室内诊疗流线
        1)直线型的患者走廊
        在二院传染病区中,一共建有传染病住院楼、传染病门诊、新发门诊这几幢建筑物。其中,这些建筑物的平面形态为矩形,中心位置处设计成为单条直线型的患者走廊。住院楼走廊连接传染病门诊走廊,进而形成与建筑物形态一致的交通形式,因为这种交通形式非常简单,所以患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去的地方,与此同时,直线型的患者走廊,有助于医护工作人员有效管控传染病楼的入口。
        2)综合病区医院街
        在综合病区中,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加建,因对原有的住院、医技、门诊之间的串联方式进行有效迎合,构成鱼骨式医院街形式,室内诊疗流线非常简洁,建筑物形态与室内流线形态是保持一致的,所以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后,能够在自己大脑中快速大致产生功能区域的定位,然后在细节的有效指导下,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中找到需要去的病房、检查室或者诊室。
        2.3 智能化的污物回收处理环线流线
        因为二院是传染病医院病区,与其他一般的传染病医院楼相比,二院要复杂的多,在设置污物回收、处理流线时,一定要对传染病病区与一般综合医院病区之间的先后顺序与不同之处进行深入考虑。在二院中,在院区室外且围绕传染病区设置污物回收流线,污物回收流线为逆时针方向,先对综合病区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回收,然后对传染病区的医疗废物进行回收,最后在二院场地西北角位置的垃圾处理站中处理回收的污物。通过传染病门诊、医技楼的污物出口,有效输出地下联通部分的污物,在收集与输送同层污物以后,通过运用污物专用的垂直通道,对污物进行向上输送。
        2.4 智能化的负压梯度管理
        在本次改扩建工程新建设的传染病区建筑F楼顶层,布设了3层负压病房,主要使用对象为烈性空气传播类传染病患者,之所以在楼宇顶层设置负压病房,主要原因就是便于对楼宇内部进行垂直的负压梯度管理。针对建筑物的竖向空间序列,公共性从底层到顶层慢慢减小,不断提高私密性,有助于清洁、传染病烈度的严格控制。将负压病房设置在楼宇的顶层,能够有效避免病房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流进其他楼层,有效避免出现严重的室内传染病感染现象。
        2.5 智能导向设计
        在传染病医院内部存在多种不同的科室,通过有效结合传统导向标识与智能导向识别系统新媒介,能够促使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更快地准确定位医院空间,能够向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提供人性化、科学化额智能导航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避免院内出现传染病交叉感染现象,一定要有效、合理设计当代传统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样一点,与其他一般综合医院相比,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要求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对当代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的深入研究,有助加深人们对当代传染病医院建筑功能智能空间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龙灏,张玛璐.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发展的驱动力与现状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7(3):37-43.
        [2]曹伟,傅宏杰.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护理单元设计探析[J].建筑学报,2014(12):6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