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郑明军
[导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一大重要发展战略,党中央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干净整洁、宜居的农村环境,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
        勐腊县勐仑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一大重要发展战略,党中央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干净整洁、宜居的农村环境,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开展。但与此同时,受多种现实条件制约,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还是仍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各项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建设美好新农村,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做好村镇规划与管理能让农村空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能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当前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1】。下面结合实际,首先就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关问题做简要分析。
        1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分析
        1.1受现实条件制约规划管理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都是一家一户一个院落,在居住方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村小组之间和与政府驻地之间较远,最小距离也超过5公里,这些现实问题加大了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难度。在进行村镇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村民出行需求、日常生活习惯与农作需求、经济收入、社交需求等等。要想有效协调各项因素,让区域内所有居民的要求或愿望达到并不容易。思想意识中的规划与现实之间总会存有差距,在落实规划建设方案过程中会有矛盾产生。结合实践工作可知,导致各类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有:新建住房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而农民经济收入有限,在政府仅补贴一小部分的情况下农民需要承担十分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只要是自己现住的房屋还过得去,就不会对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计划产生多大兴趣,支持度与参与度也不会很高【2】。
        1.2建房需求大,规划管理难度大
        农村家庭多为多子女家庭,再加之我国开放了二胎政策,农村人口数量又有了明显增加,且近年来有些农民、大学生返乡寻找工作机会,这也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增加。人数增加后,住房需求就相应上升,一些原有的规划建设方案难满足现实需求,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也相差较远,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提升【3】。
        1.3建房随意性大,监管困难
        村民建房一般选择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承包地或是自留地。由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之建设平方或二层小楼房周期短、投资少,很多村民都是在有了建房需求或想法后就择日开建,根本不考虑违规违法问题。在农村地区很少有先申批再建房的。对于田地这类归国家所有、农民使用的土地资源,很大一部分农民也认为是自己拥有,自己有权利在该片土地上建房或是将土地专卖给他人让其建房。虽然当下私下非法买卖土地的问题还不是十分严重,但这些错误的认识与思想观念也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开展埋下了潜在隐患。
        2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2.1加大政策法律宣传力度
        经以上分析可知,导致村镇规划建设难顺利开展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民群众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不能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规范使用土地。农民法律意识、国家政策意识的淡薄使农村违规建房问题较多,建房秩序混乱,同时对相关部门的规划方案不接受、不赞同,阻挠相关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质量与效率。

基于此,就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国家政策与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改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意识,改变新农村建设现状,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墙画、电视以及村镇会议等各种渠道向农民讲解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法制观念,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扫除阻碍,确保在落实过程中不会出现农民阻挠等问题。大部分农民对国家的建设新农村政策不支持、不欢迎,主要原因是认为该项政策会有损自身利益,对该项政策的价值、意义不明确因而具有恐惧心理,因而持怀疑、观望态度。因此相关部门除了要在农村地区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外,还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价值、意义,让农民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对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推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战略中。
        2.2促进村镇建设规划与开发区建设规划协调发展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建设一块、荒废一片的问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且整体的新农村面貌也不够美观。为此,相关部门要能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村镇规划建设方案,将开发区建设与村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优化村镇规划建设效果。在开展该项工作之前,要能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待规划建设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全面、准确掌握当地当前房屋建设情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建设,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
        2.3立足居民实际需求开展村镇规划建设工作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农民群众,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要以农民的实际建房、住房能力以及需求为基础,村镇规划建设方案要紧紧贴合农民群众,尽可能满足农民群众合法诉求。具体来说,在开展新乡村规划建设前,应先对当地的文化风俗、居住习惯、生活需求等进行考察,全面了解群众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以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保证村镇规划建设成果的实用性。在开展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时,还应对农民群众的工作需求、生产需求予以考虑。一些农民主要的、唯一的工作就是田地生产工作,他的工作要求是居住地要离耕作地较近。而开发区或新建农村与农民的田地较远,此时如果强制农民搬进开发区就是忽视了农民实际需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采取更句弹性、灵活性的管理策略,如允许一些有以上情况的居民居住在原有生活区域,之后再循序渐进完善道路建设工作,解决空间距离问题【5】。
        除此之外,新农村是一项比较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长效的保障机制。在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国家相关规范与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规范,推动一切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针对农民经济压力大,无钱参与新房建设等问题,也应当立足农民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资金补贴等,要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不给农民增添无谓的负担。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民,有利于民,要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得带切实改善。因此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不能搞“形象工程”,一切的规划、建设、管理都应当紧紧围绕群众开展,要基于群众现实利益做好土地规划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邓连乘.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山西建筑,2020,46(12):183-184.
        [2]温萱,和玉阁,董雪偲.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8):116-117.
        [3]杨洪顺.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154.
        [4]任福波,顾明智.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22-23.
        [5]董成军.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