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褚文渐
[导读]

        中国共产党德州市委员会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前党的政治建设包含在思想建设里面,称为“思想政治建设”,现在这一论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思想建设调到了第二位,定位为“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调整凸显了政党的第一属性,还原了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的定位,对其在整个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位置进行了更精准的定位。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党从1927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革命道路,逐渐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农村中开展革命、发展党的组织,党员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相应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被带到党内,造成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不纯。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
        党的思想建设,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根本任务是确保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科学性,为党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不断巩固全党共同奋斗、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一、要坚持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全党服从中央。首先要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跟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用鲜活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宽广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创新,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在继承中创新,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提升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两个先锋队”,不仅要积极推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大力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高度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价值观”这一概念,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就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容。
        四、学精悟透用好看家本领
        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是马克思主义。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人民立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思想。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要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地把科学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五、加强理论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一个一个的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断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有根有魂的综合体,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立足中国、立足时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