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乔春娇
[导读] 当前,以新课改逐步得到推进作为导向,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该侧重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性。

云南保山龙陵县第四中学    乔春娇  678307

摘要:当前,以新课改逐步得到推进作为导向,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该侧重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性。初中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中包含较多丰富的知识点,为教师落实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前言: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基于新课改,越来越多初中数学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性,并纷纷投入到教育探索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新课改的内涵,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将更多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促进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
        一、以激发兴趣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供原动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能够在其学习过程中提供原动力,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当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可以采用灵活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学习数学知识当中获得乐趣。例如,教师讲解到“黄金分割”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幅图片,比如,巴黎圣母院、维纳斯雕像、大型晚会上主持人所站定的位置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0.618”这个比例的美感在于哪?黄金分割点还能够被应用到哪些方面?一旦学生能够被这些直观化元素所吸引,就能够主动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二、积极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参与数学探究
        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果教师以课堂为平台,带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的互相启发,从而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也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例如,教师讲解到“直线、射线、线段”这个部分时,可以先在班级中对学生分组,并为其讲解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或者现象中包含这三种线条,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所给出的答案也不同,比如,斜拉索桥、太阳光线以及火车轨道等。学生进行互相讨论的过程是其思维得到互相碰撞的过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数学教育新空间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教师带来了更多教学新思路。


以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数学学习空间,使其能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到“图形的旋转”这个部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并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学习。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工具,切实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利用演示时针与分针在表面上转动的过程为学生直观呈现图形的旋转。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运用计算机中的软件查找“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鼓励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见解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其形成创新思维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2]。例如,教师讲解到“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部分时,可以设定情境,比如,商场举办一次抽奖活动,由学生根据商场所准备的奖项和奖品,尝试运用概率知识设计抽奖规则。每个学生所选择的角度不同,所设计的方法也不同,在互相讨论与交流中能够形成不同的讲解,并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准确应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融入实际元素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运用,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对于知识进行创新应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尝试融入一些实际元素,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3]。例如,教师讲解到“相似三角形”这个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到操场上,尝试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发挥想象力,思考测量方法,从而对于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应用。又如,教师讲解到“函数”的部分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如何运输货物能够付出最少的运费的问题。再如,教师讲解到“正多边形”这个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地板和瓷砖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以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初中数学教育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以激发兴趣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供原动力;积极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参与数学探究;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数学教育新空间;鼓励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见解;融入实际元素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通过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英.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4):95.
[2]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4):165-166.
[3]李印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新区,2018(1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