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谢澍华
[导读]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为了使得他们能够接受正常学生的教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方案帮助他们。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丰田乡茶坪小学    谢澍华  422700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为了使得他们能够接受正常学生的教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方案帮助他们。其中,送教上门服务是我县教育局正在探索的方法。此篇文章就如何实施送教上门这一方案给出了一些意见,希望送教上门工作能够在将来顺利开展。
【关键词】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实践探索
        我们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推进教育,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文化水平在当下社会越来越重要,企业招聘尤其要求文凭,为了保证在社会中有足够的竞争力就一定要读书。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本身就比身体健康的人生活地更加艰难正常人轻而易举能够做的事他们也许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相比之下,学习成了他们较为轻松地事,所以,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被重视。我们学校为了让残疾学生能够接受教育,专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了开展过程中好的地方和有问题的地方,希望能够为以后的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送教上门的重要意义
        万事开头难,送教工作的难点在于学校和送教家庭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每学年开始,我们学校领导都要带队下去,给家长讲解国家对特殊儿童的政策,讲解政府对特殊儿童的关心,让他们知道每一名特殊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个也不能少,送政策。第一年我们是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先由家长提出申请报学校、村委、乡镇、残联、民政、教科局逐级审批,办事程序较为复杂,繁琐,有的特殊儿童家庭不愿找人办事,就会放弃。从第二年开始我们联系了教科局基教股,也得到了教科局基教股的大力支持,简化了办事程序,学校直接把名单报给基教股,把温暖送给每一个特殊家庭,让他们享受到特殊教育的实惠,筑好送教工作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每一个送教家庭都欢迎我们的教师去送教,孩子们都期盼着、等待着、渴望着。
        送教上门是针对低龄段无法到校或幼儿园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采取的教育措施,指教师主动走进学生家中,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补充。重度残疾儿童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与普通学生有一定差异,存在身体缺陷或智力缺陷,各方面能力发展迟缓,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生活很难做到自理,长期被关在家里,缺少与社会的接触,有学习障碍,无法享受教育权利。送教上门则为这部分特殊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对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开展送教上门,特殊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与人接触,不断加强自我认识,填补心灵空缺,产生对生活新的希望,实现自我调节。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残疾儿童数量400万以上,且每年还要新增19.9万。《特殊教育提升教育(2017-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提升特殊儿童受教育率,为满足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开展送教上门具有重要意义。



        二、“送教上门”的探索与实践
        1领导重视,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1.成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是一项需要专人追踪、指导的工作,为了使得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小组,落实“送教上门”的细节,为残疾学生提供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在知识的阳光成长。
        1.2.经济支持我们学校能够顺利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教育局发下的针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文件中显示,“送教上门”工作的所有费用均纳入政府教育支出的预算中。有了政府的支持才使得“送教上门”工作能够持续开展。
        2注重实用,送教到位
        为了确保送交上门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通过实践我们总结除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送教上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得心理健康,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得师生关系。为了能够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老师要安排好每一次送教上门需要讲解得任务。
        3师资储备,为“送教上门”提供服务
        因为我校是第一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老师们都没为残疾儿童讲课的经验,所以,对老师来说,这次的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学校老师在校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但是,在为残疾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之前还需要认真做好教学备课任务。在课前,老师需要专门学习有关残疾儿童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教孩子们知识等等。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角色扮演,老师需要在模拟环境下体会如何教学,找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改正。“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不仅有老师的付出,还有家长和有关部门积极努力配合。他们给出了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给老师,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4行动研究,为“送教上门”指明方向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送教上门”实践,我们已经有了经验。我的送教学生谭慧从小得了癫痫和脑膜炎,生活不能自理,读了四年级后就没有再踏入学校的大门,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让谭慧很想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我的到来让谭慧在语言或生活习惯上都有了点滴的进步,同时我们在送教的同时与家长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她们的心坎里,让谭慧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所以送教虽苦,我却很乐意。
        谭慧是个不多话的女孩子,第一次见到她,她很害羞,低着头不语,我试着和她多沟通,问寒问暖,她总是低着头没有说话,我拿出书本教她学习,教她画画,她开始很乖巧的跟着我学习,慢慢的,她对我不陌生了,但是她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总是由着她自己的性子来写字,我劝导她字要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并留下了作业。老师知道他已经和孩子建立关系了。当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当老师面对一个个不断出现的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能够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1]沈玉琳.送教上门:怎一个“送”字了得[J].现代特殊教育,2016(4):12
[2]叶琼化.国民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最近十年现况与发展[J].台湾特殊教育学会年刊,2011(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