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 王玲琪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王玲琪
[导读] 教育部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们积极地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浙江省平阳县萧江镇第五小学  王玲琪

摘要:教育部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们积极地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
        引言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紧把握教学目标,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拓展育人新渠道,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贯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下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也是亘古不变,部分小学教师抱着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无法接受生活化教学,习惯按照课本进行生硬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教学内容也不够生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学习的内容很难应用实际生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与社会环境接触的不多,学生在课堂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机会不多,这就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无法取得满意的预期教学效果。故此,小学德育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的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用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课堂知识,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
        (一)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第一单元中,关于小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本单元中,《我们爱整洁》《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等课文,都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们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桌面、整理衣物,达到小学生讲卫生的标准;让小学生积极地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其他任务安排,帮助小学生克服做事马马虎虎的问题……这些活动,都属于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师们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认知,提高小学生的协调性,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环境,把生活带进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有较多以实际生活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为载体,帮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点。而且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切身体会到,生活就是一幅幅平凡的画面,而且这些平凡的画面更能带动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走进课堂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情感体验。故此,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身边环境进行引导,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家各户都有了私家车,马路上车辆也随之越来越多,小学安全教育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平安回家》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回家时注意公路上车辆的来往、知道遵循交通规则来保障自身安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在教学课程开始的前一天,让学生记住回家路上遇到的交通标志,然后通过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可以让家长帮助拍照整理。然后,第二天把画出来的交通标志裁剪下来,在课堂上拿出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利用学生每天上下学的生活环境进行引导,在课堂交流的形式下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生活化实践,巩固教学成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而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养成,必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和社会上进行反复的践行,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要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人士以及专业组织,举行各种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各类活动,通过家庭教育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各类纪念馆等社会教学基地的参观,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科,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生活中的内容与道德与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思考和更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小学生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来了解生活,将两者之间进行很好地结合,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小学生获得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认同,用正确的方式来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越.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技巧[J].新课程导学,2019(36):96+98.
[2]黄琴.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2):126-127.
[3]徐沛娟.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幻画报,2019(12):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